從污泥變身“綠色燃料” 溫州首條污泥制生物質燃料生產線投產
溫州網訊 7月5日,溫州海螺集團旗下星創環保傳來喜訊,其首條污泥制生物質燃料棒生產線正式投產,這標志著溫州在固廢資源化利用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走進生產基地,燃燒室中熊熊燃燒的火光格外引人注目。這正是污泥制生物質燃料棒所迸發出的能量。據介紹,這些燃料棒應用范圍廣泛,可大量用于民生供暖以及工業鍋爐等領域。它們不僅性價比高,而且具備良好的環保性能,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遠低于傳統燃料。
濱海星創污泥制生物質燃燒生產線堪稱科技與環保的完美結合。其采用了國內領先的技術,首先對市政污泥進行滅活、殺菌、除臭處理,有效消除了污泥中的有害物質和難聞氣味。隨后,添加自主研發的環保助燃劑,再通過先進的干化設備,將污泥快速干化,最終壓制成生物質燃料棒。
溫州濱海星創環保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林贊度拿著燃料棒介紹:“我們的生產線原料來源于生活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這些原本讓人頭疼的廢棄物,經過處理后變成了寶貝。”他還提到,該燃料棒熱值達到2500大卡,雖只有動力煤一半的熱值,但動力煤每噸售價800元左右,相比之下,燃料棒的成本優勢十分明顯,具有極高的市場競爭力。
該生產線投產后效益顯著。按每天生產16小時計算,日均消納污泥50噸,每年可消納1.8萬噸污泥,同時年產9000噸生物質燃料棒。這為城市解決“污泥圍城”難題提供了有效途徑,推動固廢處理從減量化、無害化向資源化、能源化閉環升級,為溫州實現“無廢城市”和“雙碳”目標注入了強大動力。
浙江省住建廳科技委專家、杭州市城鄉建設設計院副院長王英達對此表示,浙江省有300多個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一直是行業難題。而星創環保的這條生產線將污泥用于火力發電,為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找到了一條絕佳出路,若能廣泛推廣,將極大改善全省污泥處理現狀。
溫州海螺集團常務副總裁、星創環保集團總裁邵璋透露,今年下半年,公司將新增20條生產線,加速污泥制生物質燃料棒的產能擴張。2026年,將以浙江省為中心,向全國范圍內拓展業務,除了污泥制燃料棒,還將大力發展淤泥制石、盾構土制固化土等項目,總計布局40條生產線,形成多元化資源化格局,為全國城市可持續發展貢獻“溫州智慧”。
來源:溫州日報
原標題:從污泥變身“綠色燃料” 溫州首條污泥制生物質燃料生產線投產
柯哲人 徐海 王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