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消化農業垃圾1萬噸,產出肥料3000噸,看浦東老港探索“變廢為肥”
2024-11-22 15:27
金絲皇菊、紅美人、靈芝、佛手、香水檸檬……這些植物你在上海見過嗎?在浦東新區老港鎮大治河邊,今年以來,這些植物正在室內大棚里茁壯成長。種植它們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試驗肥料的作用。用上了不同種類的肥料,這些原本在上海并不常見的植物,也有望規模化生產。
近日,記者走訪了老港鎮農業廢棄物資源化中心。這是一個“變廢為寶”的神奇地方,秸稈、雜草等農業有機垃圾來到這里,經過幾道工序就可生產出6種針對不同作物的肥料,例如果樹、茶葉、蔬菜等等。經過上述這些植物的生長驗證,由垃圾變成的肥料具有有效性。目前,這些肥料產品均已拿到上海本地的許可證,可以面市銷售了。
記者了解到,農業浪費巨大,農業有機垃圾每畝地每年超過2萬斤,相當于每年的農作物產量。如果能將這些農業有機垃圾全部實現資源化利用,將會大幅降低化肥使用量,實現化肥的減量增效。農業廢棄物還田再利用的意義,不僅在于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還能夠實現農業內在的生態循環,對于生態環境的恢復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目前,中心每年引入約1萬噸左右的農業廢物,通過粉碎、發酵將其轉化成3000噸左右的有機肥料。
整個農廢資源化中心由農廢粉碎作業區、有機肥生產區、玻璃溫室種植展示區、柑橘博覽園、林下健康體驗空間以及中草藥展示區等數個部分組成。中心內目前已經引入現代化的加工設備,提高農業廢棄物轉化為肥料的效率。
農廢資源化利用的第一站,是粉碎車間。運輸車輛將修剪下來的樹枝、水稻秸稈、黃豆秧苗、蘆粟以及收獲后的茄子桿等農業廢棄物運入粉碎間。粉碎機全力作業,經粗加工、細粉碎,將這些農業廢棄物碾壓成碎片后,轉移到有機肥生產區,大約需要一周的時間,通過七八百攝氏度的高溫發酵才能變成有機菌肥料。
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眼下,中心正在探索拓展農業廢棄物“多級處理”的應用鏈條,“一級處理”的基料顆粒可以用于菌菇種植基料與育苗基料;經“二級處理”后的生物菌有機肥可以用于土壤改良作物施肥;經“三級處理后”的有機營養土可用于立體栽培土壤。這些經過高溫發酵后的有機肥料對于種植優質農產品很有幫助,能夠實現“從田中來、到田中去”。
然而,在“變廢為肥”的過程中,周邊居民也提出了農業廢物資源化處理過程中出現的“異味”問題。面對居民的反饋,老港鎮此前還特別舉辦了以“共建無廢城市,共享美麗鄉村”為主題的政府開放日活動。老港鎮城運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中心會按照要求做到日產日清,減少農廢垃圾堆放時間;同時,鎮里也請專業第三方進行評估并提出整改方案,通過技術的提升革新來減少異味的產生。
據介紹,目前這些農業廢物轉化成的肥料,在市場上已經被用來種植多種瓜果蔬菜,紅(綠)櫻美番茄、生菜、太空南瓜、太空樹、香水檸檬等等。老港鎮農廢資源化中心未來將打造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其再生產品應用的循環化技術應用展示功能示范區,以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實現智慧環控、實時監測,高效實現“變廢為肥”。
欄目主編:黃勇娣
本文作者:阮佳雯 杜晨薇
年消化農業垃圾1萬噸,產出肥料3000噸,看浦東老港探索“變廢為肥”

金絲皇菊、紅美人、靈芝、佛手、香水檸檬……這些植物你在上海見過嗎?在浦東新區老港鎮大治河邊,今年以來,這些植物正在室內大棚里茁壯成長。種植它們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試驗肥料的作用。用上了不同種類的肥料,這些原本在上海并不常見的植物,也有望規模化生產。
近日,記者走訪了老港鎮農業廢棄物資源化中心。這是一個“變廢為寶”的神奇地方,秸稈、雜草等農業有機垃圾來到這里,經過幾道工序就可生產出6種針對不同作物的肥料,例如果樹、茶葉、蔬菜等等。經過上述這些植物的生長驗證,由垃圾變成的肥料具有有效性。目前,這些肥料產品均已拿到上海本地的許可證,可以面市銷售了。
記者了解到,農業浪費巨大,農業有機垃圾每畝地每年超過2萬斤,相當于每年的農作物產量。如果能將這些農業有機垃圾全部實現資源化利用,將會大幅降低化肥使用量,實現化肥的減量增效。農業廢棄物還田再利用的意義,不僅在于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還能夠實現農業內在的生態循環,對于生態環境的恢復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目前,中心每年引入約1萬噸左右的農業廢物,通過粉碎、發酵將其轉化成3000噸左右的有機肥料。

整個農廢資源化中心由農廢粉碎作業區、有機肥生產區、玻璃溫室種植展示區、柑橘博覽園、林下健康體驗空間以及中草藥展示區等數個部分組成。中心內目前已經引入現代化的加工設備,提高農業廢棄物轉化為肥料的效率。

農廢資源化利用的第一站,是粉碎車間。運輸車輛將修剪下來的樹枝、水稻秸稈、黃豆秧苗、蘆粟以及收獲后的茄子桿等農業廢棄物運入粉碎間。粉碎機全力作業,經粗加工、細粉碎,將這些農業廢棄物碾壓成碎片后,轉移到有機肥生產區,大約需要一周的時間,通過七八百攝氏度的高溫發酵才能變成有機菌肥料。
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眼下,中心正在探索拓展農業廢棄物“多級處理”的應用鏈條,“一級處理”的基料顆粒可以用于菌菇種植基料與育苗基料;經“二級處理”后的生物菌有機肥可以用于土壤改良作物施肥;經“三級處理后”的有機營養土可用于立體栽培土壤。這些經過高溫發酵后的有機肥料對于種植優質農產品很有幫助,能夠實現“從田中來、到田中去”。

然而,在“變廢為肥”的過程中,周邊居民也提出了農業廢物資源化處理過程中出現的“異味”問題。面對居民的反饋,老港鎮此前還特別舉辦了以“共建無廢城市,共享美麗鄉村”為主題的政府開放日活動。老港鎮城運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中心會按照要求做到日產日清,減少農廢垃圾堆放時間;同時,鎮里也請專業第三方進行評估并提出整改方案,通過技術的提升革新來減少異味的產生。
據介紹,目前這些農業廢物轉化成的肥料,在市場上已經被用來種植多種瓜果蔬菜,紅(綠)櫻美番茄、生菜、太空南瓜、太空樹、香水檸檬等等。老港鎮農廢資源化中心未來將打造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其再生產品應用的循環化技術應用展示功能示范區,以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實現智慧環控、實時監測,高效實現“變廢為肥”。
欄目主編:黃勇娣
本文作者:阮佳雯 杜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