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每遇干旱,阜蒙縣大五家子鎮哈爾套村村民就得到幾公里外的地方挑水喝,而且水質沒有保證。現在,哈爾套村依靠新建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村民足不出戶,只要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傾瀉而出,全村2000多人再也不用為干旱時喝水問題而發愁了。
受氣候、地勢、流域等綜合因素影響,阜新水源性、水質性、工程性缺水并存,群眾飲水困難。市委、市政府將農村飲水安全建設作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來抓,連年將其列入為民辦實事考核內容,并成立由市政府領導掛帥的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從基本飲水井、防氟改水到飲水安全工程,從“十五”末到“十二五”初,全市集中國債資金、財政配套、群眾自籌等各項資金,累計投入2.89億元,建設各類工程1218處,飲水解困人口達到65萬人之多,并且日益由重視滿足水量提升到堅持水質為先、水質水量統籌和方便取水的水平。
特別是2012年, 市委、 市政府制定印發 《2012年為民辦實事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實施意見》, 市政府與縣區政府簽訂 《責任書》, 明確任務目標和獎懲措施。工程建設中, 市水利局統籌協調, 促進工程建設。一年下來, 在55個鄉鎮、 169個行政村、 303個自然屯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39處, 解決了8.5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42%。
與大工程、 大項目相比, 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單個工程規模相對較小、 分布較散, 而且絕大多數位于偏遠鄉鎮、 村組, 建設存在不小難度。作為主要責任單位, 市水利局將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列為水利工作首要任務。“讓群眾喝上放心水, 實現農村供水城鎮化、 城鄉供水一體化, 水利部門責無旁貸!” 市水利局局長高金彪提出, 把農村飲水安全建設作為民生水利的重大工程來抓, 任務不完、 工作不停、 人員不撤, 確保投資計劃 100%完成, 工程質量 100%合格。
在建設過程中堅持 “三先三后” 原則: 一是“先集中后分散”, 在工程布局上優先考慮集中供水工程, 實行規模化發展、 集約化經營,確實不具備條件的再考慮分散式供水;二是 “先重點后一般”, 在計劃實施中, 優先解決高氟水、 苦咸水、 因旱缺水地區的群眾安全飲水問題; 三是 “先水質后水量”, 選擇水源工程時, 首先尋找好的天然水源, 實在沒有條件的再通過嚴格的水處理工藝保障水質達標, 保證安全供水, 在此基礎上再適當增加供水量、 提高保證率。
同時, 推廣 “六種建設模式”: 一是以城市供水為依托, 輻射周邊城郊、 村莊,發展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 二是以鄉鎮政府所在地為依托, 輻射周邊村莊, 建設規模在萬人以上的大的集中供水工程, 這類工程還可以跨鄉鎮; 三是以較大行政村為依托, 輻射周邊村莊, 發展供水規模在數千人以上的中等集中供水工程, 這類工程可以跨行政村; 四是以中心村莊為依托,發展供水規模在千人以上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 這類工程可以跨自然屯; 五是對少數居住分散的農戶, 可以建設聯戶供水工程; 六是不具備條件的個別農戶也可以建設單戶供水工程。
飲水安全問題的解決, 使農村與水有關的疾病發病率大幅降低, 特別是降低了由于水質問題引發傳染病的可能性。有了飲水安全工程, 農民用適量的水洗衣服, 廚房、 廁所、 浴室的條件也得到了改善, 從而帶動了與水有關的生活習慣的改變。大量農戶用上了洗衣機、 淋浴電器等, 出現了灶臺清潔、 浴室整潔、 廁所干凈、 庭院綠蔭新景象, 提高了農民特別是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 也相應減少了醫藥費支出。解決飲水困難問題, 縮短了取水時間, 減輕了農民找水、 挑水、 買水負擔, 解放了農村勞動力。據調查, 原來平均五口之家的缺水農戶年均可節省50個左右的挑水工日。從無水到有水, 從挑水到自來水, 從苦水到甜水,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成為名副其實的 “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成為我市2012年惠民生的亮點。
不久前來阜考察的水利部農水司負責人評價說: 在水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 阜新創造出一些有益的經驗, 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許多方面走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