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的市民對污水處理廠避之唯恐不及,順德區杏壇鎮逢簡水鄉村民卻喜歡聚集到逢簡村幼兒園旁邊的分散式污水廠休息聊天。這里,看不到傳統的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的封閉式廠房,更沒有噪音、惡臭,眼前只見一個花草點綴的公園。
順德區環運局常務副局長吳炬云昨天說,順德區財政從2011年起每年投入3000萬元,扶持鎮村兩級建設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逐步恢復嶺南水鄉風情。
■微臭河涌如今水質清澈
昨日,逢簡村村民許海霞坐在污水處理站上方的公園跟記者聊天說,一開始說要在這里建污水處理站,大家都不太愿意,因為印象中的污水處理廠就是一個又臟又臭的廠房。現在才知道污水處理站原來可以那么漂亮。曾經微臭的河涌,如今重現清澈水質,河底水草、小魚清晰可見。
逢簡村共建了3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和1個工業污水處理廠站。其中3個生活污水處理站都采取“截污——地埋式有動力”污水處理系統。污水處理站完全埋在地下,上面建起公園、植物園以及停車場,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美化環境。
杏壇鎮國土城建局副局長郭定洋說,逢簡村鋪設排污管道,將各家各戶的污水截流集中到3個污水處理站,利用細菌分解污染物。經過一系列的處理之后,本來惡臭渾濁烏黑的生活污水,變成無味清澈的四類水質。
本月5日市委書記李貽偉在順德區調研期間參觀了逢簡水鄉,對這種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給予充分肯定,事后還做出“下面污水處理、上面公園,對農村污水處理創出新路子”的評價。
■對癥下藥治理污水
順德河涌縱橫交錯,在過去三十年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工業化歷程中,河涌遭受不同程度污染。
順德也曾多次投巨資治污,卻很難根除水污染。經過調查研究,順德從2011年開始結合農村實際,提出“因地制宜,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結合”的新思路。對2015年前可實施管網收集污水的村居,優先考慮通過管網收集到城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對近期無法實施管網建設的村居,通過敷設小型管網、建設小型處理設施進行單獨處理。區財政從2011年起連續三年每年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對各鎮街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行補助。
逢簡之外的其他村居也在積極探索。例如容桂馬崗和陳村青云小學采用“半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初步凈化的污水不直接排到河涌,而是用于灌溉建在污水處理裝置上部的濕地公園的植物。
“村居根據各自的污水量、用地量以及投資的大小,選出最合適他們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順德區環運局常務副局長吳炬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