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淡水資源有限且空間分布極不平衡,80個國家和地區約15億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個國家約3億人極度缺水。隨著人口膨脹與社會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預計到2025年,世界上將會有30億人面臨缺水困境。作為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和戰略儲備,“海水淡化”成為各國應對水危機的重要舉措。目前已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海水淡化工作,解決了全球2億多人的飲水問題。
海水淡化技術起源自上世紀50、60年代,起初之應用在船只、海島上,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缺水區域的擴大,在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海水淡化技術逐漸被各國重視,并開始應用于工業、民用等。目前,海水淡化已成為中東各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等國家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全球海水淡化產業規模保持高速增長,截至2010年底,全球共有約15000座脫鹽工廠,海水淡化產能達3 900萬m3/d,預計在今后5-10年內還將增加2 400萬m3/d 。發改委在2012年8月發布的《海水淡化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指出,2010年全球海水淡化工程總投資額已達到340億元,并將保持15%~20%的增速,預計到2015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場規模將會達到700-950億美元。《規劃》還提到,中國將成為海水淡化市場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到2015年,國內海水淡化產業產值要達到300億元以上。
全球幾大海淡強國發展概況
沙特阿拉伯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生產國,沙特海水淡化公司(SWC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沙特海水淡化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18%。2012年,沙特海水淡化總產量為8.55億立方米,與2011年相比增長6.3%,同時實現海水淡化發電1560萬兆瓦/時。相關數據顯示,沙特目前在海水淡化領域的投資已達435億美元,一批在建項目陸續投產后,將進一步增加淡化水供應,預計2014年沙特海水淡化日產量將達570萬立方米。
以色列
自20世紀60年代起,以色列就致力于海水淡化技術的研究,實際生產量也逐年增加。尤其最近幾年由于技術成熟和成本降低,海水淡化生產量增長非常快。在以色列,海水淡化大多采用反滲透膜法技術,可供淡水量3.2億m3,相當于42%的家庭用水需求。2013年,以色列五大海水淡化廠總產水量可滿足該國45%的經濟用水和85%的生活用水需求。
西班牙
西班牙是世界第五大水消費國,政府積極采用海水淡化方式來彌補其淡水資源的不足。自2006年起推動一系列水資源開發計劃,以期每年增加提供10億m3新水源,其中來自海水及微咸水淡化將占50%。目前,除了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科威特外,西班牙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海水淡化技術用戶,并且是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第一大國。據統計,目前每天西班牙工廠產出近270萬噸的淡水,保證了900多萬居民的生活用水。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在 2006年對海水淡化進行了快速部署,6年來,澳大利亞在海水淡化技術方面的投資水平提升驚人。截止2010年底,澳大利亞已有的海水淡化廠產水量達到155.9萬m3/d,未來擬建的項目新增產水量將達到118萬m3/d。更多用于為城市和工業供水的工廠日前正在規劃當中,同時有數百萬美元正投入到政府、行業和民營企業的研發創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