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安排,從昨天起,國家考核組對我省淮河、長江兩大流域水污染防治國家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評估。
呵護長江、淮河,江蘇不乏創新舉措。省環保廳副廳長柏仇勇透露,今年1月起,我省在淮河流域推行“斷面長”制,23個斷面全部建立起“斷面長”制。“斷面長”,一般由斷面所在市、縣(市、區)政府的相關負責人擔任,其職責是組織制定治污計劃、整合力量及督促檢查。
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對化工項目,我省實施“三個不批”:新建的化工集中區一律不批;集中區外的新擴建化工項目一律不批;環境基礎設施不完善,或長期不運行的集中區內新改擴建化工項目一律不批。去年,全省勸退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投資項目247個,涉及金額超過100億元。
淘汰落后產能出重拳。去年,全省淘汰水泥、造紙、酒精落后產能分別為1800萬噸、13萬噸和10萬噸。在關閉5855家化工企業的基礎上,去年新關閉化工企業397家。
著力提升治污能力。至去年,在淮河、長江流域,我省建成投運334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處理率達87%。沿江、沿淮7個城市基本實現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44個生態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成投運。
保障飲用水安全。我省編制實施蘇南、蘇中、蘇北區域供水規劃,蘇南、蘇中已實現區域供水,且基本建成第二水源或備用水源,蘇北正在全力推進。全省將飲用水源地調查評估范圍擴至所有鄉鎮及部分農村,全面開展鄉鎮水源地保護區劃分,并建立飲用水源地環保定期報告和督查制度。
推進區域補償。前年7月,沿海地區最重要的“清水走廊”——通榆河水環境質量實行區域補償,選取通榆河干流及4條主要匯水河流作為考核河流,涉及蘇北8市15個斷面。上游出境水質超過控制斷面水質目標的,要對下游予以補償。補償資金主要用于通榆河水污染防治。至去年底,通榆河區域補償資金達5000多萬元。這一政策實施后,通榆河補償斷面主要污染物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濃度分別下降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