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源市楊市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示
一、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漣源市第二水廠;
(2)建設地點:漣源市楊市鎮官莊村;
(3)建設性質:新建;
(4)建設規模:污水處理廠總規模為10000m3/d,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污水處理規模均為5000m3/d,一期工程2013年底投入運行,二期工程2015年投入運行。同時配套建設26km的管網;
(5)占地面積: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為20020m2;
(6)服務范圍:主要負責對楊市鎮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具體包括科新、永福團、賽里、泉溪、集祥、太和、新建、美山坳、永河、園藝場部分,總面積約5.4平方公里。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概述
(1)施工期環境影響:本項目施工期工程內容主要為:土地平整、建筑施工、鋪設管線、安裝設施、綠化。產生的污染物主要為施工噪聲、施工廢水、施工廢氣、固體廢物和生態環境影響。
(2)營運期環境影響:營運期主要環境影響主要為廢氣、廢水、地下水環境影響、固體廢物、噪聲和生態環境影響。其中廢氣主要為粗格柵、調節池及泵房、細格柵及沉砂池、厭氧池、貯泥池和污泥脫水間等處產生的惡臭氣體;廢水主要為楊市鎮的生活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生產廢水主要產生在貯泥池和污泥脫水間,返回至調節池進行處理,廢水經“生物接觸氧化+人工濕地”工藝處理后,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標準中的B標準后達標排放;造成地下水的影響主要為污水的滲漏和污泥的滲漏造成地下水水質受影響;固體廢物主要產生于粗格柵渠、細格柵渠、二沉池和污泥脫水間;噪聲源主要為污水提升泵站的提升泵、鼓風機房的鼓風機、污泥脫水間的空氣壓縮機和壓濾機等,噪聲聲級范圍為75~85dB(A);生態環境影響主要為對景觀的影響和占用基本農田。
三、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的要點
(1)施工期環保措施
表1 施工期環保措施一覽表
類別
|
環保措施
|
備注
|
施工噪聲
|
①加強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不在夜間(22:00~06:00)進行高噪聲施工作業;②施工機械應盡可能布置于廠界東南角;③壓縮施工車輛數量與行車密度,減少車輛鳴笛,并適當降低車輛速度。
|
施工期應做到盡量不影響周圍居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
|
施工廢水
|
①做好施工期排水工程,施工前在廠界四周設置截排水溝;②廠區進場道路旁設置臨時性的沉砂池,車輛沖洗水經沉砂池沉淀后回用;③場地內設置簡易旱廁,委托附近農民清運作為農肥。
|
|
施工廢氣
|
①對施工現場進行科學管理,砂石料應統一堆放,露天堆存時應有灑水抑塵和遮蓋等防塵措施,水泥應設專門庫房堆放,盡量減少搬運環節;②地面開挖時,對作業面適當噴水,使其保持一定濕度,以減少揚塵產生量;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應及時清運;③運輸車輛禁止裝載過滿,并采取遮蓋、密閉措施,減少其沿途遺灑,及時清掃散落在路面的泥土和灰塵,定時灑水壓塵,運輸車輛出場時必須清洗車輪,做到凈土出場;④風速大時應停止施工作業,并對堆放的砂石等建筑材料進行遮蓋處理。
|
|
固體廢物
|
①借方必須從附近其他在建工地借方,不得從附近農田挖土,防止破壞農田;②及時清運施工過程中的建筑垃圾,并盡量加以回收利用,防止因長期堆存而產生揚塵等污染。
|
|
生態環境
|
①合理選擇施工期以及科學的施工方式,盡量避免在強暴雨季節施工;雨季施工時,應備有防雨布覆蓋開挖面以及材料堆場,防止汛期造成水土流失,平時應盡量保持表面平整,減少雨水沖刷;②施工中應首先選擇在廠區北面和西面建設截排水溝,避免暴雨時雨水直接沖刷項目區域,確保暴雨時不出現大量水土流失;③場地邊界放坡不得超出廠界紅線,防止占用農田。
|
(2)營運期環保措施
表2營運期環保措施一覽表
類別
|
環保措施
|
備注
|
廢氣
|
①各臭氣污染源需密閉設計,通過負壓收集惡臭氣體,經除臭裝置集中處理后通過15m高的排氣筒實現有組織排放;②加強廠區綠化,種植可吸附臭氣的植物物種;③污泥車在污泥脫水間裝載污泥時,需清洗掉車上粘帶的污泥后方可離開污泥脫水間;運輸時必須采用全封閉的污泥車裝載污泥,運輸路線應避免穿越楊市鎮鎮區等人口稠密區,同時在運輸過程中應灑消毒劑,注意保持車輛封閉良好,及
|
類別
|
環保措施
|
備注
|
廢氣
|
時清潔車身,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污染影響;④污水處理廠運行過程中要加強管理,控制污泥發酵。污泥脫水后要及時清運,定時清洗污泥脫水機;粗細格柵所截留的柵渣及時清運,清洗污跡;避免一切固體廢棄物在廠內長時間堆放;⑤停產維修時,應及時清除積泥,以防止池底積泥臭氣對空氣環境影響;清理時應首先用清水清洗池壁池底,并由潛污泵將污水抽離,避免產生臭氣污染環境;⑥在污水處理廠運行調試階段,如遇到污水營養鹽不夠,需要另行投加高營養含量的物質來培養污泥時,則要注意選取臭氣濃度較低的營養物(如啤酒糟等),而不宜采用大糞等,減輕調試期污水處理廠惡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⑦二沉池的污泥通過潛污泵從底部抽出,直接送往污泥脫水間回用,不暴露于未封閉的空氣中;⑧以貯泥池和污泥脫水間為中心,設置100m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該范圍內不得新建學校、醫院和居民房屋等對臭氣較為敏感的構建筑物。
|
各項環保措施必須同本項目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運行
|
廢水
|
污水經“生物接觸氧化+人工濕地”工藝處理,處理過程中的生產廢水返回至調節池,最終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標準中的B標準后方才排放。
|
|
地下水防治措施
|
①沉砂池、生物接觸氧化池、二沉池、貯泥池等各個池子都必須進行防滲處理,必須采用鋼筋砼,同時各內面采用水泥砂漿抹面,確保滲透系數≤10-9m/s;②污泥脫水間必須密閉,并做好防雨、防滲等固化措施,地基采用鋼筋砼,確保滲透系數≤10-9m/s。
|
|
固廢
|
①粗格柵渠和細格柵渠收集的渠渣定期清運,送垃圾填埋場處理;②二沉池產生的沉砂渣經收集后送垃圾填埋場處理;③污泥經壓濾脫水后,含水率降至50%,制成泥餅后送垃圾填埋場。
|
|
噪聲
|
①注意設備選型及安裝,在滿足生產的前提下盡量選擇低噪聲設備;②提升泵、空氣壓縮機和壓濾機等均設置在密閉的廠房內,采用高窗并安裝雙層玻璃;鼓風機也設置在密閉的廠房內,采用高窗并安裝雙層玻璃,并在進風口處安裝消音器;上述設備在連接處采用橡膠連接設計。
|
|
生態環境
|
①各構筑物在滿足污水處理功能的前提下,適當采用與周圍環境相呼應的建筑物法,同時加大場內的綠化力度,確保達到實施方案中提出的55.82%綠化率;②基本農田實現“占一補一”;放坡必須控制在廠界紅線范圍內,不得超出廠界放坡,以減少占用農田的面積。
|
四、環境影響報告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要點
本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選址可行,布局合理,清潔生產可達到國家清潔生產先進水平。在認真落實本項目環評報告中提出的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前提下,本項目各項污染物可實現達標排放,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項目的建設和營運對環境的影響可控,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項目的建設是可行的。
五、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征求意見范圍:本項目建設區域附近的單位和居民。
主要事項:
①公眾對本項目的主要態度;
②認為現有的主要環境問題;
③本項目營運期主要的環境影響;
④希望以何方式減緩該項目產生的環境影響;
⑤其它建議和要求等。
六、征求公眾意見的具體形式
公眾可通過電話、郵件、信函等方式將意見反饋給環評報告編制單位和建設單位。
表3 環評報告編制單位和建設單位聯系方式一覽表
單位名稱
|
聯系人
|
聯系電話
|
聯系郵箱
|
通訊地址
|
|
環評報告編制單位
|
婁底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
|
劉先生
|
0738-6778981
|
lct12027077@126.com
|
婁底市扶青南路與湘中大道交匯處婁底市環境保護局
|
建設單位
|
漣源市第二水廠
|
戴先生
|
13707386312
|
/
|
漣源市楊市鎮
|
七、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本次征求意見時間從2013年4月28日至2013年5月10日。
漣源市第二水廠(蓋章)
201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