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廠治理后的出水水質已經達到國家污水處理排放的最高標準。”在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橫門污水處理廠,望著排水口不斷流出的干凈透亮的治理過的污水,該廠負責人自信地向記者介紹到。
中山,素有“嶺南水鄉”之稱。遍布中山城區與鄉鎮的河涌,就像是這座城市的脈搏,成為中山靈氣的載體。
上世紀60年代,中山市的各條河涌還清澈見底,該市的母親河——岐江河河水還可作飲用水,然而到了70年代,各種污水隨意排放到岐江河中以及各條河涌中,岐江河河水成了污水,到了80年代更變成了臭水,魚蝦基本絕跡,生活垃圾四處漂浮……
“污水處理項目建設是中山市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中統籌城鄉發展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我行實施綠色信貸政策,支持節能減排的主要體現。”工行中山分行的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南朗鎮橫門污水處理廠,位于南朗鎮中心河北面,項目建設總規模為14萬立方米/日,共分三期建設。記者來到該廠時,一期工程的處污設備正常運行。黑色的污水從進水管網輸入預處理池處理后,經氧化溝流到氧化池,在氧化池經過處理后,最終流入四個大的終沉池。終沉池過后的污水被分成兩部分:淤泥、凈化污水。淤泥被送到淤泥儲池離心處理,制成泥餅,送到旁邊的復合肥廠做原料;污水凈化后則被輸送到紫外線消毒池,流入污水排放口。
“南朗鎮污水處理工程的建設可有效地削減鎮區東北南朗水道的污染物總量,對中山市的水源保護和珠江水體保護有著重要的作用。南朗鎮污水處理工程不僅十分必要和迫切,而且也是實現地區性環保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上述工行負責人介紹說。
據了解,近幾年來中山市將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作為生態市建設和污染減排的重點項目,列為鞏固內河整治和水環境綜合整治成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民生工程,對鎮區污水處理設施在建設資金、建設用地、運營費用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
早在2009年中山市的“兩會”上,《要求進一步加快我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議案,被確定為該市人大一號議案。而根據中山市“十一五”發展規劃,為全面建設“兩個適宜”城市、構建和諧中山,創建全國生態市,中山市在“十一五”期間計劃建設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20座,并出臺了相關政策大力支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但是作為全國聞名的宜居城市,中山市鎮區生活污水處理在當初也存在許多問題,特別是資金困難。鎮區財政支出壓力過大,短期內難以投入充足的建設和營運資金。
“當時測算,要想鎮區的污水處理設施長期發揮作用,資金壓力很大。在污水處理廠建設的18個鎮區中,保守估計總投資規模不少于35.5億元,平均每個鎮區前期需要資金投入達2億元。如果政府不能持續補貼,可能導致污水處理效率低。”上述企業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面對改善生態環境的項目的資金壓力,工行中山分行積極介入。南朗鎮橫門污水處理廠一期及污水管網工程項目,工行中山分行就向其提供了1億元的項目貸款。
不過在當時,除了污水處理企業,對于資金提供方銀行來說,污水處理這種市政項目,同樣也有許多其他難題待解。
“污水處理廠除了污水處理設備,管網等配套設施也是是影響污水處理項目成敗和污水處理負荷率的關鍵,污水處理的資金很大一部分主要是解決管網的鋪設。對于銀行來說,也影響銀行的風險判斷和融資安全。”上述工行中山分行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了解,為確保銀行融資安全,促進污水處理項目順利建成和正常運營,該行要求配套管網在水廠建成投產日前先期建設,或同步建設。
在中山市另外一個工業鎮——南頭鎮,優美的環境顛覆了人們對工業鎮的一貫印象。南頭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在工行中山分行4000萬元融資支持下,于2008年10月竣工并運營,目前已經滿負荷運營,經營效益良好。該廠污水處理及收集管網二期工程也于去年9月實施,總投資約1.5億元,工行中山分行已對該項目進行了現場評估,擬進一步進行融資支持。
不光是這兩家污水處理廠,在目前中山全市開展污水處理廠建設的21個鎮區中,工行支持了其中的16家,截至2012年底,貸款余額11.04億元。而且這些污水項目基本達到了中山市政府提出的建設進度要求,污水處理效果良好,預期明顯,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作為國有大行的分支機構,我們一直按照總行的部署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綠色金融機構。污水處理屬于節能環保范疇,是我行綠色信貸重點支持領域。”工行廣東分行信貸管理部總經理曾廣洺告訴記者。
為確保項目順利建成和投入運營,工行廣東分行嚴格執行資本金比例要求,要求借款主體確保資本金按期足額到位。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污水處理是市政項目,污水處理設施對貸款的保障程度較低,大部分污水處理項目融資采用信用方式。為確保銀行融資安全,該行主要采取簽訂三方或多方協議鎖定污水處理費返撥資金,并加強對污水處理費收入歸行的監控。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工行廣東分行大力支持珠三角等地污水處理企業32戶,貸款余額達22億元,對地方節能減排和水質改善起了重要的作用。
如果說污水處理融資只是工行支持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一環的話,十幾年來,工行“綠色銀行”的理念愈發深入。“工行廣東分行綠色信貸從2000年開始起步,從當時的比較零散到2007年實現了全面系統的覆蓋。將促進環境保護、資源節約、污染治理等作為信貸決策的重要依據。截至2012年末,我行節能環保、生態保護、清潔能源、循環經濟等綠色信貸領域貸款余額442億元。”該行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河面清波蕩漾,魚蝦暢游;兩岸綠樹成蔭,景色優美……如今這些美景,不光在中山城區,在鎮區也隨處可見。經過中山市政府,包括工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一起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山市的環境,特別是各條河涌的水質煥然一新,川波岸柳綠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