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介紹
1.項目名稱
內蒙古太西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00萬噸/年煤基活性炭項目(一期工程)。
2.項目概述
本項目生產規模分三個階段實施,一期到2017年生產規模達到25萬t,二期到2023年生產規模達到60萬t(新增35萬t),三期到2030年生產規模達到100萬t/a(新增40萬t)。本次環評評價內容為一期工程。
擬建工程主要產品為柱狀活性焦、壓塊破碎活性炭、柱狀活性炭、碳分子篩和粉狀活性炭5大類。項目所需太西無煙洗精煤計劃由集團公司古拉本礦區供應,原料配煤由阿拉善左旗周邊如烏海地區供給,煤焦油由太西煤集團烏斯太焦化公司供應,添加劑煤瀝青廠址周邊采購,原輔料均由采用汽車運輸進廠。
項目用水由園區水廠提供。項目煤氣I期用量為436Nm3/h,來自內蒙古太西煤集團烏斯太焦化有限責任公司。項目自建2臺35t/h鍋爐供生產用氣。
3.建設地點
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經濟開發區巴音敖包工業區。
4.投資
一期工程總投資303672萬元,環保投資4025.6萬元。
5.工藝流程簡述
本項目活性炭生產過程主要包括備煤工序、成型工序、炭化工序、活化工序、調孔、成品處理工序和包裝工序,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⑴備煤工序,用于壓塊破碎活性炭和柱狀活性焦生產的計量合格粒度原料煤經破碎、磨粉后送往成型工序進行成型處理。
⑵成型工序,用于進行壓塊活性炭生產的原料煤粉要被壓成塊狀后破碎再送往炭化工序進行炭化,用于柱狀活性焦生產的原料煤粉與粘結劑、水捏合均勻后被擠壓成條狀,再經干燥后送往炭化工序進行炭化。
⑶炭化工序是氣體活化法生產活性炭過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該過程是把生料隔絕空氣加熱,使非碳元素減少,以生產出適合活化工序所需要的碳質材料的工序,炭化尾氣處理一般采用焚燒法,尾氣焚燒后通過廢熱鍋爐回收其顯熱,再經脫硫除塵處理合格后排放。
、然罨ば蚴腔钚蕴可a過程中最關鍵的工序,氣體活化法的活化工序是用活化氣體和碳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侵蝕炭化物的表面,同時除去焦油類物質及未炭化物,使炭化料的微細孔隙結構發達的工序。
⑸為獲得性能良好的碳分子篩產品,需要對半成品的孔隙進行調整,即縮小其無效孔(大孔和中孔),增加其有效孔。碳沉積的原理是基于將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烴類氣體分子與半成品接觸,然后在適當的溫度下使其裂解析出游離碳并在大孔和中孔孔隙的入口處沉積,從而使孔徑縮小,實現產品孔隙均一化。
⑹根據項目的產品方案,本項目成品后處理包括破碎、篩分、磨粉等過程。
、税b工序主要是對各種活性炭成品進行包裝處理,可根據市場及用戶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包裝形式。
二、項目主要環境影響及相應的環保措施和對策
⒈廢氣治理
本工程備煤工序、成型工序、炭化料和活化料篩分過程均采用集氣罩集氣、袋式除塵器進行除塵;活性炭磨粉采用雷蒙磨,雷蒙磨采用氣力分級,利用其附帶的旋風除塵器收集煤粉,對飄逸在外的煤粉使用布袋除塵器進行二次除塵。粉塵排放濃度及速率可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二級標準要求。
物料的炭化、活化過程中產生的尾氣均引入焚燒爐,經高溫焚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汽,降溫后對煙氣進行鈣鈉雙堿法脫硫,脫硫后SO2濃度及排放速率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二級標準要求。
鍋爐房煙氣采用布袋除塵器進行次除塵,建設一套雙堿法脫硫系統,鍋爐廢氣經治理后符合《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01)第II時段的要求。
、矎U水治理
活性炭生產過程本身并不產生廢水,廢水來源為配套工程和公用工程產生的廢水,本工程產生的廢水主要包括鍋爐除鹽水站排水、循環水排污水、地坪和設備沖洗水、化驗室排水和生活洗浴排水。
本次評價要求建設污水生化處理裝置,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可以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標準要求,送至中水回用裝置回用。
本項目在廠區內建設中水處理系統一套,處理軟水制備和循環水系統排放的含鹽水,經中水站處理后淡水回用于循環水系統、脫硫系統和地面沖洗水,濃水用于洗煤廠洗煤,不能及時利用的排至園區污水處理廠。
、硰U渣治理
本項目投產后活性焦工序、壓塊炭工序、柱狀炭工序、分子篩工序破碎、備煤、成型、后處理、粉炭工段各除塵器收集的除塵灰均回用于各產生工段,不外排;鍋爐灰渣及各工段產生的脫硫石膏均外售制水泥;污水處理站污泥送至園區統一堆肥綠化;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
⒋噪聲治理
本項目的主要噪聲源有生產機械設備,如磨機、破碎機、泵類、各類風機等。優先選用低噪聲機型或有效的消聲、隔聲等措施以改善操作條件和減輕對環境的影響;在不能設消音設備或進行防噪處理后噪聲仍較大的設備,設置隔音間,采用廠房隔聲布置,并給工人配備耳塞、耳罩等防護用品,以減輕噪聲對室外環境的影響;廠區周界進行綠化,利用樹木的屏蔽作用進一步削減噪聲。通過以上措施,可使環境噪聲達到國家有關環保標準。
三、環境影響簡要分析
本工程采用了清潔生產的新工藝,從源頭上控制了污染,并且采用了先進、經濟、可靠的廢氣、廢水、固廢、噪聲治理和處置措施,各項污染物均能達標排放,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到最低限度,本工程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噪聲經采取措施后,對周圍環境質量的影響較小。從環保角度,項目的建設是可行的。
四、建設單位和評價單位的名稱、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內蒙古太西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建設單位聯系人:章君 聯系電話:0483-8353070
評價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環境科學研究院
評價單位聯系人:陳亮 聯系電話:0471-4632137
五、征求公眾意見范圍和主要事項
主要征求項目建設地區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代表,對項目建設的意見建議。
六、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
1.可直接填寫公眾參與調查表格,傳真、郵寄、email到本公司或本公司委托的環評單位或環評協作單位;
2.可直接打話到本公司或本公司委托的環評單位和環評協作單位,反饋對上述公眾調查內容的意見;
3.可直接聯系到本公司或本公司委托的環評單位和環評協作單位反饋意見。
七、注意事項
1.公示時間:本公告發布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
2.任何單位或個人若對項目建設的環境可行性、環評報告內容有寶貴意見或建議,請于公示期內可以通過電話、信件或電子郵件等方式與建設單位、環評單位或環評協作單位聯系和反映,以供項目建設單位、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過程中采納落實,或為政府主管部門進行決策參考。
3.征求公眾意見提倡反映人提供真實姓名、聯系地址、工作單位和電話號碼,以示負責和便于核實情況,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4.征求意見的公眾可以是建設項目周圍地區的居民、企事業機關單位,也可以是當地行政部門和社會各界關心環境保護的人士,來信或反映情況請注明個人和單位基本情況并簽名,以便有關環保管理部門核實或回訪。
內蒙古太西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