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大地的忠誠 |
記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兼濱海分院院長趙建偉 |
李川 |
2011年09月20日 來源:《天津日報》 |
![]() |
忠誠是共產黨員的本色。 共產黨員、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兼濱海分院院長趙建偉和他的團隊,以一流的道橋設計,嶄露滬上、馳騁津門、鏖戰濱海,以自主創新托起“天津高度”,以無私奉獻拼出“天津力度”,以科學理念創造“天津速度” ,書寫著高聳于大地之上的忠誠。 嶄露滬上 以自主創新托起“天津高度” 風馳電掣般的列車,從上海呼嘯著駛向天津……當22歲的趙建偉再次踏上家鄉的土地時,激動興奮的心情溢于言表。 1986年,畢業于同濟大學“公路與城市道路”專業的趙建偉被分配到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從事技術工作。 那剛好是這座城市首次進行交通大提速的年代,“三環十四射”的道路布局正在從美麗的藍圖變為美好的現實,八里臺和中山門的互通立交橋也以宏偉造型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與震撼…… “如果說,CAD技術是使工程設計插翅高飛的創新之翼,那么,這也正是25年前互通立交設計中的短板和軟肋。”趙建偉對當時自己的重大抉擇記憶猶新。 趙建偉將攻堅目光瞄向了CAD。他結合立交設計的需求,在1993年吸收國外軟件先進思想,使用OOP技術,開發電算程序,形成了完全自主版權的集成化的立交交互式圖形設計軟件,形成了完全自主創新的城市立交CAD,成為國內先期道路CAD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趙建偉的軟件開發工作尚未結束,就已在國內小有名氣。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镕基邀請他們前往上海進行設計。在上海第一座互通立交——羅山路楊高路立交橋的設計任務中,他的“立交線型布圖程序”顯示了天津立交設計的領先水平。 面對國內知名設計單位的激烈競爭,趙建偉帶領的團隊,先后中標京滬一期、杭州秋濤路快速路、昆明立交、福州機場快速路、唐山東出口立交、河北清嶺高速、薊汕高速等工程,打響了天津市政設計院品牌。 趙建偉的《城市道路CAD》系統和《城市立交CAD》系統,使立交設計邁上了新的臺階。 在不斷地“攀登”中,趙建偉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馳騁津門 以無私奉獻拼出“天津力度” “在生命的每一天,都應該忠誠地踐行共產黨人那曾經的誓言。”趙建偉說。 2000年,36歲的趙建偉作為項目的總負責人,承擔了當時天津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津薊高速公路施工圖設計。 在施工中,他組織項目組成員攻克多項復雜的技術難題,創造了天津高速公路設計中的許多第一。第一次在國內高速公路設計中實現國家85攻關成果CFG樁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第一次對蓄滯洪區粉性土高路基采用土工布與水泥土相結合的方法;第一次在邊坡設計中采用三維土工網新材料…… 接著,趙建偉又投入到中心城區快速路工程設計之中。為實現天津快速路系統“二環、二橫、二縱、兩條聯絡線”的目標,趙建偉帶領團隊,對立交樞紐型式、高架與下穿地道方案、上下坡匝道與出入口設置選擇等方面,進行了充分論證;運用系統工程理論,將快速路分解為道路工程、快速公交、智能交通、生態景觀、綜合服務五大系統,實現了設計理念創新、設計標準創新、景觀與環保設計的創新。然而,在一個個由趙建偉設計出來的交通樞紐背后,不知還有多少人們所看不到的屬于一名共產黨員與忠誠相關的故事。 那是他剛剛結婚一個星期的時候。趙建偉撇下新娘,趕赴遠在廣東虎門的廣深珠高速太平立交工程。 那是他被市委組織部派赴歐洲荷蘭工作的時候。得知父親因病去世的噩耗后,他強忍內心的痛楚,通過越洋電話囑托家人,千萬不要通知單位和同事,因為自己已經擔任了設計研究院的領導職務,不能給大家增添麻煩。 事后,同事無不感慨他對自己的廉潔與自律,已經到了如此苛刻的程度…… 鏖戰濱海 以科學理念創造“天津速度” 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召喚著趙建偉和戰友們鏖戰熱土的激情。 2006年春節剛過,趙建偉就帶領道路、橋梁、給排水等專業的100多名精兵強將來到濱海新區,以實現“全過程零距離”服務的響亮口號,以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濱海分院的全新建制,成為全市第一家落戶濱海新區的設計勘察單位。 短短3個月便完成了濱海新區大交通體系的建設方案,奏響了濱海新區大交通體系建設的序曲……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既要爭科學發展之先,也要創社會和諧之優。擔任濱海分院院長之后,趙建偉更多地發揮了一名黨員的凝聚力,他帶領他的團隊,踏遍了濱海新區的每一片土地,掌握了詳實的基礎資料。 在這里,他們設計著一條條順暢的通衢之路。 完成了集疏港公路、中央大道、西中環、西外環、天津大道、津漢高速等重要骨架路網工程;完成了空客A320、中新生態城、臨港經濟區、響螺灣開啟橋、南港工業區、中心漁港等重點工程的設計工作。 在這里,他們描繪著一條條快捷的通達之路。 在中央大道工程設計中,成功實現在輕軌列車正常運營的情況下,一次性托換了兩根重達1400噸的輕軌高架橋墩,創造了國內橋梁樁基托換技術的新紀錄。 在這里,他們創意著一條條現代的通暢之路。 在海河隧道工程設計中,面對世界罕見的軟土地基、地震斷裂帶的沉管隧道,他們先后召開12次專家論證會,制作了9個設計方案,進行了19次優化,畫圖15000余張,成為天津工程建設技術史上的創舉。 勇于創新、追求卓越,奮勇當先、攻堅克難,趙建偉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忠誠,譜寫了一曲奉獻之歌。 忠誠依舊、奉獻依舊,他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