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昨天發布消息稱,環保部部長周生賢3日在北京主持召開環境保護部常務會議,聽取關于2014年四項污染物減排目標情況的匯報,討論《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行動計劃(送審稿)》,審議并原則通過部分建設項目環評審查意見。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政策的落實,也會使土壤修復和治理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從而使得相關土壤修復概念股有望從中受益。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環保日益受到人們重視。除了大氣、水、固廢污染治理外,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也成為一個新的關注熱點。當前,我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形勢相當嚴峻,已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威脅。土壤環境保護基礎極其薄弱,土壤環境保護壓力將日益加大。為切實加強土壤環境保護,改善土壤環境質量,有必要制訂出臺《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行動計劃》,對土壤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原則、目標及任務提出具體要求。
對此,國家也對土壤環保治理工作給予高度重視。今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國土壤環境狀況,建立嚴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保護制度,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勢頭,確保全國耕地土壤環境質量調查點位達標率不低于80%。并提出力爭到2020年,建成國家土壤環境保護體系,使全國土壤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業內專家分析,在“十二五”規劃中,土壤修復已被納入環保產業的重點發展之列,環保部近日討論《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行動計劃(送審稿)》,由此可見管理部門對土地修復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且經過前兩年業內各方不斷探索,土壤修復產業化進程逐漸進入發展正軌,此前市場預期的千億級市場有望循次開啟,而以城市污染場地為代表的細分市場有望率先崛起。
雖然計算我國未來的土壤修復市場空間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環保行業內有這樣一個數據,或許可以為我們展示土壤修復的市場空間有多么大:在環境產業發達的國家,土壤修復產業占環保產業的市場份額高達30%~50%,而這一數字在我國當前還不到1%。
另一方面,地方版的土壤修復實施方案則將成為近期引發市場行情的更現實催化劑。盡管目前仍以試點項目為依托,但其單體投資規模動輒上億元,而且參與項目建設的主體均為極少數優勢公司。按照此前的市場預測,到2020年,國內土壤修復產業市場規模可突破上千億元。而這一市場大蛋糕也必將被當前參與試點項目建設的優勢公司優先分得。
上市公司中,永清環保開辟了重金屬土壤修復這一新的業務領域,成為公司又一利潤增長點,是國內唯一一家以自有技術生產重金屬土壤修復藥劑的環保上市公司。公開資料顯示,日前永清環保投資建設的湖南省環保行業最大企業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重金屬污染治理是實驗室的科技攻關焦點,土壤修復將是公司未來幾年的核心推進領域。目前公司已設立了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實驗室、土壤有機污染修復實驗室等8個細分實驗室。
此外,其他上市公司中,已進入土壤修復市場的還有漢生態、維爾利、格林美、桑德環境、東江環保。而在土壤修復的第三方檢測上,天瑞儀器、華測檢測或有望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國內土壤修復產業近年來在政策及市場需求的推動下逐步走出萌芽期,但無論從技術規范及產業化發展涉及的一系列評估、監管、制度環境來說,目前仍存在一些掣肘因素,這也成為當前土壤修復行業仍處于試點示范階段的最大成因。業內專家提醒,目前國內土壤修復產業整體仍處于試點示范階段,真正大規模商業化還需等到“十三五”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