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2年開始,寧波市鎮海區每年投入2億元,專門用來改善水環境。可至今,鎮海境內250多條河流中,河水水質卻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7日下午2點,鎮海代表團分組討論中,鎮海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江華一共提了3個議題,其中最后一個“污水處理問題”,直切要害。
為什么鎮海改善水環境如此困難?最直接的原因是,大量的污水沒有入管(進入污水處理廠的管網)。
不過預計從2015年起,這個問題有望得到緩解。
現狀—
鎮海區域內
常見河水又黑又臭
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
這是鎮海十七房的真實寫照,村莊如畫,美不勝收。可偏偏,就是這樣美麗的地方,周邊的河水經常會變得又黑又臭。
早在2008年12月份,記者就前去探訪過十七房附近的恒德河。當時,水面上還漂浮著一層層的油污,河水又黃又臭。雖然此后經過治理,恒德河的情況有所好轉。但在鎮海轄區內,一些河流的河水泛黃發臭是不爭的事實。。
記者大致在網上搜索最近兩年的報道:2012年,鎮海蟹浦一河流,遭硫酸亞鐵污染,整河水變黃;2012年,鎮海萬弓塘河水突然變黑發臭;2013年,鎮海覺渡河遭酸洗廢水污染等等。
經調查,這些污水大都來自附近的工廠,比如電鍍廠、冶金廠等,其中也有大量的生活污水。
癥結—
大量的污水排入河內
超出河水自凈能力
后來,經鎮海當地環保部門再調查,河水變黑發臭,元兇不僅有工業污水,也有生活污水。大量的污水排入河內,超出河水自凈能力。
為何不將這些污水,通過截污管網送到污水處理廠去處理呢?
這和處理鎮海區域內生活污水的寧波北區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飽和有關。寧波北區污水處理廠一期2007年投用至今,處理來自江北、海曙和鎮海的部分生活污水,設計處理污水10萬噸/天。但是,到目前已達到13萬噸/天,最多一天處理超過17萬噸。
此前,寧波北區污水處理廠負責人坦言,一期的污水處理能力實在是飽和,甚至到了下雨天,還會出現污水倒灌現象。
期望—
污水處理廠二期建成后
要讓轄區內250多條河流清澈起來
張江華的發言,直言不諱。
他說,過去十多年,鎮海在整治生態環境方便,投入已經不少了。從2002年開始,每年投入2億元,改善水環境,包括整治河道,綠化生態等;“十一五”期間,鎮海在生態建設方面的支出,達到59億元。可是至今,鎮海的水質沒有根本性改變,根源就在污水沒有入管。
此前,張江華擔任過鎮海區副區長,分管農業。當時他就自嘲,自己不僅是農業區長,還是生態區長。
張江華說,北區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飽和,鎮海的污水無法入管,目前在鎮海范圍內有178公里的污水處理管網,幾乎都是空著的。污水無法進廠得到處理,鎮海的水質想達標,根本沒有辦法。
他建議,理順寧波北區污水處理廠的管理體制,對北區污水處理廠的布局、服務范圍進行重新規劃調整;等北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投產,新增的污水處理能力,要優先考慮鎮海。
記者了解到,實際上寧波北區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項目已經在去年年底開工建設。
二期項目總投資約6.5億元,包括新增10萬噸/日城市污水處理、污水處理提標及加蓋除臭、6萬噸/日再生水回用、污泥深度脫水及鎮海煉化一體化項目深海排污管道等內容,預計今年年底可建成投用。
到時候,污水得到了處理,鎮海轄區內250多條河流,也自然會日漸變得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