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環保上市公司而言,在資本渠道順暢的背景下,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以獲得更快的發展的需求使得并購逐漸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布局。而在有著多種多樣、紛繁復雜的業務領域、模式和體量的不同環保企業各自的并購需求和思路也不盡相同。
環保企業的業務模式主要有:ES(設備與方案)、EPC(總包)、BT(加強版的EPC)、JV(合資模式)、License(靠資質靠牌照經營,最典型的就是東江環保的危廢處理資質)、ROT (改造、運行、移交)TOT(移交,直接買入)、BOT等。企業以這些模式運營的資產輕重程度有所不同,上述模式按照順序從最輕資產到最重資產。同時,資產的輕重程度與用戶粘度也隨之遞增,一單子買賣的ES用戶粘度最低,合同期限長達二三十年的BOT粘度最高。
若把上述資產輕重程度作為一個坐標,在把公司業績的復合增速作為另一個坐標維度來看,可以發現不同體量和類型的公司位于這個坐標系的不同位置。而在這個框架內,這些不同類型的企業有著不同對的并購需求。
資產輕、增速高的可以稱之為快速增長型企業,有代表性的包括:碧水源、桑德環境和津膜科技。這類公司的特點是依靠著技術和設備優勢,以及所在細分領域市場容量較大,因此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收入增速可達40%以上,而且增速相對穩定。
這類企業的并購需求會以三類思路為主:(1)相關類型的混合并購:除自身所處的細分領域以外,公司會傾向于拓寬業務范圍以布局未來新的增長點,并力求與現有業務形成協同效應,增強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比如:桑德環境收購汽車拆解企業咸寧興源。(2)橫向并購:并購于與現有產品同類或緊密相關的技術設備領域,提升公司優勢,隨著行業競爭程度的提升,預計未來將出現更多以技術、設備優勢類企業主導的國內外并購案例。(3)縱向并購:此類拓展產業鏈的并購有兩種思路值得關注,一是對于產業鏈上所需資質的收購(例如城投控股收購環境院),二是輕資產的企業布局下游運營類業務,從而獲得穩定的現金流以支持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獲得高粘性客戶資源。
資產輕、增速低的為成長受限型企業,這類企業由于某種限制性因素(包括行業整體不景氣、訂單波動性較大、市場壁壘過低等)造成成長增速一般,約在百分之幾到十幾,而且波動較大,如維爾利和寶安水務。
該類企業最常見的并購策略就是相關性多元并購,即通過并購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尋求新的增長機會以期實現業務良好協同,并使企業重回良好的增長軌道。最典型的代表案例是盛運股份收購中科通用全面轉型垃圾焚燒,以及隆華節能收購中電佳美進入工業水處理領域,具體操作模式均為現金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從效果來看,兩個案例均取得了較大的成功。此外,為了獲取更加穩定的業績基礎,成長受限型企業在適當的時候也會通過縱向并購合適的穩定運營類資產。
重資產程度一般(JV或License模式)、增速中等的是周期類公司,最為典型的是與工業相關的企業,比如做廢物資源化的東江環保,這類企業的增長性和宏觀經濟周期和大宗商品價格聯系密切。這類企業是真正意義上的服務型企業,模式具有很好的可持續性。
此類公司的并購戰略一方面在于通過橫向并購實現規模擴大及異地擴張,另一方面通過混合并購布局市政等穩定領域以平穩其業績波動。
用戶粘度最高的企業是重資產運營類公司,知名的有北控、重慶水務、首創等,這類企業增速高低不等,特點是體量巨大,運營穩定。
這類企業最為典型的并購需求即是通過橫向并購快速做大規模以提高行業集中程度,由于環保產業的集中度還很低,因此這個趨勢還將持續較長時間。一部分運營型企業還會向環境綜合服務商的方向發展,以混合并購的方式實現橫跨水、固廢甚至氣領域的多元業務網絡。此外,由于該類企業往往擁有大量的客戶資源,因此也會考慮通過并購介入上游工程設備及技術服務領域,從而不斷拓寬為客戶提供技術、產品、服務的內容范圍和附加值,豐富自身盈利模式,改善增長性。
綜合來看,環保行業發展外部條件的變化以及并購整合的進一步加速,將會對未來產業競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將會出現多領域、跨區域、全產業鏈、資本實力較為充足的環境服務商,能夠逐漸對接客戶的“一站式”服務需求,成為擁有較強技術集成及資源整合能力,“輕”“重”模式平衡的平臺型公司。這些平臺型公司將在產業競爭格局中成為最重要的力量。
此外,一批在某些細分領域(特別是類似于污泥處置、餐廚廢物處理、廢物資源化、環境修復等新興領域)具備獨特技術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的環保企業有望憑借差異化競爭擁有較好的發展空間(這部分企業往往也是環保技術不斷創新的重要推動者),有可能成為被收購的對象。
最后,由于環保標準趨嚴、客戶要求提高、行業競爭升級等因素,大量缺乏核心競爭力、主要依靠灰色業務手段和模式生存的企業的盈利模式將難以持續(如單純的EPC或體量較小的BOT)其中的中小型環保企業或將滿滿推出市場,整個環保產業的集中程度和競爭質量有望逐步得到提升。
【研究】各類環保企業并購戰略解析 2014-01-14 史方標 環保產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