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環科園以生態、生活、生產的建構理念,集成頂尖規劃設計團隊,對全區域平行推進空間戰略規劃、總體規劃、產業規劃、生態規劃、水系規劃等七大規劃編制工作,一個高端化、可持續、現代化、田園式、科技生態型的環保新城正在形成。
解讀宜興環科園部省創新合作推進計劃
2013年8月11日,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以下簡稱“發展意見”),明確了今后3年的發展目標,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15%以上,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2013年11月12日,奏響深化改革時代強音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表示,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創新,同時指出將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
不論是國務院關于節能環保產業4.5萬億的發展目標,還是三中全會關于轉變發展方式,進一步加強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論述,無一不在傳遞一個明確的信息:環保產業真正迎來了發展的大機遇。如何實現國家對環保產業所設立的目標?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如何在國民經濟中真正體現支柱產業的地位?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宜興環科園的部省創新合作推進計劃走入了我們的視野。
并非巧合的是,比十八屆三中全會早半個月在江蘇宜興召開的首屆中國環保技術與產業發展推進會,處處契合了三中全會的精神。會上,國家科技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同推進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以下簡稱“宜興環科園”)創新發展合作計劃》,將用3年時間,推動宜興環科園成為引領中國環保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試驗田”。
“江蘇省是節能環保強省,宜興是中國著名的環保之鄉,發展起步早,擁有全國最大的環保產業集群。”宜興環科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自豪地說,作為國內唯一以環保為主題的國家級高新園區——宜興環科園近年來在環保產業發展機制、路徑、模式等方面,已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創新和實踐,因而部省合作計劃最終敲定“落子”在此,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園區也有信心肩負起這一重大使命,在部省共同推動下,創造出更多的經驗和示范項目,并逐步向全國推廣,為中國環保產業的轉型提升和美麗中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搭建科創載體平臺,為產業騰飛裝上強大“引擎”。
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環保產業存在層次不夠高、市場競爭力不夠強等突出問題。要破解這一發展瓶頸,就必須依托強大的科技創新載體平臺,大力推動技術攻關和成果產業化,逐步從制造邁向“智造”,為中國環保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合作計劃的前四條都在突出科創載體建設,這正是抓住了轉型發展中的關鍵。”朱旭峰介紹說,宜興環保產業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為此,園區重點實施了八大載體平臺建設,總建筑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承載著人才、科研、產業孵化及配套等重要功能。目前國際環保展示中心、中宜環保聯合學院、大學科技園、人才公寓、科技孵化園等五大平臺已經建成即將投用。這些平臺對加速集聚創新元素和高端人才都有著重要作用。另外,園區“國家節能降耗水處理裝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十大“國字號”平臺也已陸續投入使用。這些國字號平臺肩負著科技部、環保部等一大批重大科研課題,將為推動中國環保產業發展提供先行先試的經驗。
長期以來,環保行業由于產業自身的獨特性,存在標準不及時、法規不完善、監管不嚴格等問題,讓行業潛規則有機可乘,低價中標往往伴隨著低質產品,甚至劣質工程,一度擾亂市場秩序,而好技術、好產品不是報國無門,就是明珠暗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承擔建設國家級環保裝備檢驗檢測中心成為宜興環科園的一項重要工作。
“有了這個檢驗中心,中國環保制造將會有統一標準。不會出現一個大的水處理工程,設備零件一旦出現問題,如果找不到原來的生產設備制造廠商,就陷入癱瘓的尷尬境地。”一位業內專家表示,該中心的建立將會很好推動環保裝備、產品、工程的標準化建設,實現環保裝備的標準化、品牌化、成套化。通過提高準入門檻,加強技術檢測,建立環保標準工場,構建符合未來環境要求的產業標準體系,最終規范中國環保市場,提升中國環保產業層次。
“匯聚后的智慧更容易產生引爆效應。國家2011高校協同創新計劃的出臺,就是要把眾多科研院校的研發力量集聚起來,捏成一個強有力的研發拳頭。”由宜興環科園牽頭,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院所共同推動的產學研合作新平臺,通過協同創新中心建設,集聚各方優勢和才智,突破壁壘,促進一批重大研發成果的誕生,并建成全國首個環保領域協同創新成果轉化基地,讓新成果、好技術在基地集中展示。3年內,宜興環科園將重點建設國家環保產品質量檢驗監督中心、水處理設備與技術評估中心、環保專利與技術超市、國際環保設備會展中心、環保技術實訓中心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積極爭取相關國家級環保產業技術服務機構在宜興環科園建立分支機構等,為產業騰飛裝上強大的科技“引擎”。
在產學研合作的體制機制上,宜興環科園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創新。業內傳為佳話的“哈宜模式”,已經復制到遼寧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獲得了很好的效果。培育環保領域專項技術和單打冠軍的“一品一所一公司”模式,采用“專家+企業家”、“技術+民資”等多種合作機制,擴大技術成果轉化率。通過這樣的機制,解決了產學研落地的問題,實現了公司化管理、市場化運行的新模式,加快了“體制輸血”到“機制造血”的進程。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環保產業的轉型發展,最終是要落實到一個個實體企業上。只有廣大環保企業具備了較強的創新能力,并培育出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百億元級龍頭企業,才能帶動中國環保產業真正實現質的飛躍。
目前,宜興有1500家環保企業、3500家配套企業,但缺乏具有強大競爭力的“航母巨艦”。因此,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是這次部省合作計劃的另一大重點。園區將遴選300家科技創新特色型、科技成長型和科技龍頭型節能環保企業,列入科技領軍型企業培育計劃;扶持創新實力強的龍頭型企業,3年內重點培育建設1~2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2~3家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同時,支持創新成果顯著的企業牽頭承擔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支撐計劃和省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專項計劃等項目。
2013年,宜興環科園牽頭成立了環保產業集團,首選20余家骨干企業,把技術、資金、信息、人才等優勢資源集聚到一個平臺上,將方向瞄準區域總承包和流域治理,力爭五年上市,十年成為全國十強。2013年,園區還引進了總投資20億元的“中節能產業園”等一批重大合作項目,建成了8個國際清潔技術對接中心,約40項國際先進環保技術得到示范與應用。園區將力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行業科技型龍頭企業20家以上、上市企業5家以上,逐漸在“水聲固廢儀”等方面打造一批國內有影響力的單打冠軍和行業龍頭。
“練好內功走出國門,我們今后還要提升在國際環保行業中的競爭力,擔當起國家隊的重任。”朱旭峰表示,宜興環科園已與環保部實施合作戰略,建立東盟“一會一中心一基地”,在龍頭企業和“環保航母”帶動下,代表中國走出去,奔赴非洲、中亞、東南亞等地開拓市場,打響中國環保在國際上的品牌影響力。
引進高層次人才,為產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千人計劃環保產業研究院、國際水協主席宜興工作站……一個個份量十足的人才對接項目先后落戶宜興環科園,速度之快、質量之高都讓人嘆為觀止。
“一個人才團隊的作用,就好比蘋果的喬布斯、微軟的比爾蓋茨,對一個產業的推動作用十分巨大。”朱旭峰表示,不僅宜興目前需要這樣的領軍人才,中國環保產業更是需要這樣的人才。
國際水協主席、美國工程院院士格雷·戴格是宜興環科園實施人才戰略引入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已在園區設立了“國際水協會宜興工作站”。他表示,宜興環科園對于人才的尊重、提供的支持條件以及中國巨大的環保市場等,對國際人才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宜興環科園已匯集了中外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等精英100多人。“千人計劃(宜興)環保產業研究院將會成為一個承前啟后的中繼點,通過這一創新平臺,我們將集聚更多的海內外創新人才,形成更為龐大的人才集群,通過整合、疊加、嫁接,加速宜興環科園建設環保人才高地、技術高地、產業高地的進程。”朱旭峰表示。
通過加強引才平臺構建,宜興環科園3年內計劃引進100名左右海內外科技創新創業領軍型人才、10個科技創業領軍型人才團隊、10名國家“千人計劃”或江蘇省“雙創計劃”人才;同時加強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培養,3年內重點培育5~8個創新創業團隊,并爭取江蘇省“創新團隊計劃”和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的支持。
“除了高端的技術型創新人才,懂產業、懂金融的管理人才也是我們著重引入的對象。”朱旭峰表示,宜興環科園還將引入引進央企和上市企業、海外500強的管理人才、應用人才等。同時建設國內首個“環保大學”,用于培育環保創新型人才。“對于環保產業來說,人才和技術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立體的人才構架必然會使得宜興乃至中國環保產業從單一水處理,向著聲氣固儀等方面全面發展,在每個領域我們都會有潛力股。”
構筑科技金融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全面保障。
“企業創新始于科技,成于資本,而金融就是血液。”朱旭峰表示,環保跨產業、跨領域、跨地域,當企業從單純的制造產品向提供環保服務轉型,甚至走出去開展“流域項目總承包”時,資金常常成為企業發展的掣肘。
為了化解企業的資金難題,宜興環科園正在籌建國內首個環保領域專業科技銀行,同時引進中科招商、賽伯樂、世界銀行、亞洲銀行等相關金融機構,積極構建一個現代化的科技金融體系。推動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一期規模2.5億元的國內環保領域首個創投基金已經成立;和進出口銀行成立15億元的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建立天使基金和風險補償資金,為成長型企業提供所需資金;設立股權基金,為骨干龍頭企業上市提供資金保障等。
“其中,環保專業銀行是一個極好的探索,也是非常有膽識有魄力的做法。”一位專家向我們表示,環保專業銀行是面向環保產業的專業金融機構,建立環保企業專業融資平臺,能夠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宜興環科園將委托相關專業機構編制宜興環科園環保產業投資價值報告,對環保骨干企業和中小型科技企業的核心技術、創新產品進行全面系統分析,形成第三方價值評估報告,為吸引各類資本融合提供依據。“好的企業猶如好的苗子。建設完善的科技金融體系,可以為這些苗子提供成長和發展必須的陽光、土壤、雨露,最終促使它們成長為參天大樹。”
示范引領,讓“環保之花”開滿中華大地。
“試驗田的目的是為了推廣,讓整個行業可以效仿,讓更多的地區可以復制。” 面對巨大市場,針對共性問題,宜興環科園將以國家重大課題、重大需求為方向,始終瞄準國家戰略,轉變環保經濟發展方式,構建一個全新的、可復制的環保產業新體系,使全球一流的環保技術都在這里有展示窗口,國內一流的環保類高校都有合作成果在這里實現產業化,一流的環保裝備和產品標準在這里權威發布,一流的環保技術在這里交易,將環科園打造成世界級的集環保產品展示、技術交流、產融結合、投資服務為一體的平臺,成為中國環保的集大成者,成為世界環保的中樞園區,最終成為中國環保產業創新發展的標桿和引領者。
為了打造一個完全可視化、可借鑒的示范窗口,宜興環科園還將圍繞產業低碳化、生產清潔化和環境服務集約化等發展方向,實施一批節能減排科技示范工程項目,建成國內一流的節能環保主題公園,協調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為美麗中國建設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