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污泥焚燒發電節能效果佳 將在六區推廣
2013年,煙臺套子灣、辛安河兩個污水處理廠獲得“節能減排績效考核達標競賽十佳達標單位”,辛安河污水處理廠獲得“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節能減排績效考核達標競賽污泥處置先進單位”,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二期完工后,將實現中水回用。
污泥焚燒發電今年將在煙臺六區推廣
2010年,污泥電廠混合焚燒試點項目在辛安河污水處理廠啟動。“含水量80%的淤泥直接進入清泉熱電的鍋爐內,加入煤進行焚燒發電,焚燒剩下的殘渣,可以制作空心磚等建材。”辛安河污水處理廠廠長高彥博告訴記者,這結束了多年來淤泥填埋的歷史,節約了土地,節省了能源。
試點運行三年,污泥焚燒發電今年將在六區推廣。隨著位于開發區的綜合垃圾濕解工程竣工投用,六區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都將送到垃圾處理廠,經過干化除掉40%的水分,然后與生活垃圾一起進行焚燒發電。
據了解,2009年辛安河污水處理廠利用德國政府中德財政合作城市污水處理專項貸款100萬歐元建設了污泥電廠混合焚燒項目,實現了污泥的無害化、減量化、穩定化、資源化處置,解決了污泥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問題。該項目具有示范性。
項目主要內容為在清泉熱電廠建設日處理規模50噸(含水率80%計)的濕污泥接收及輸送系統,將辛安河污水處理廠和套子灣污水處理廠的部分污泥送至清泉熱電廠,利用電廠兩臺流化床鍋爐對其焚燒,焚燒后產物和粉煤灰一起用于制造加壓蒸汽磚。
再生水設施讓中水回用成為現實
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正在進行基坑開挖和樁基工程。
“現在已經完成基坑開挖和基坑支護,正在進行抗拔樁和墊層施工,并同步進行施工圖設計、設備采購技術聯絡等工作。”套子灣污水處理廠副廠長曲立民告訴記者,整個二期工程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建成投用。
從設計圖上,可以看到整座污水處理廠全貌,半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地上部分為園林綠化,地下部門進行污水處理。“處理能力為15萬噸/日,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標準。”曲立民說,出水將排入芝罘區海域的尾水排放混合區。
日處理水量4萬噸再生水設施讓中水回用成為現實,水質達到工業用水水質及城市雜用水水質表中,用于工業冷卻以及綠化等,改變了以往排海的方式,實現最大程度節能減排。
一年消減數萬噸污染物
套子灣污水處理廠是煙臺市重要的城建基礎設施,服務面積為166.8平方公里,收水范圍主要包括芝罘區、福山區和開發區東部。污水廠的主要工藝采用AAO工藝,出水水質達到國家規定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標準,出水經3400米的加壓管道、923米的穿山隧道及650米海底管道排放到芝罘島外海。
辛安河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12萬噸/日,服務區域為芝罘區南部、萊山區、高新區和牟平區。為了保護近海海域,污水經過生化處理后通過管徑1.6米、長2298米的深海管輸送至平均水深7米的排污混合區。目前污水處理設施、設備運行正常,出水水質穩定達標。
關于污水處理等一些指標,高彥博介紹說,2013年,套子灣處理污水8355萬方,辛安河處理污水3599萬方。COD(污染物總稱)的消減量分別是40148噸和12271噸,氨氮消減量分別是3574噸和1244噸,總磷消減量分別是637噸和256噸。(魏琪 冷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