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份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始逐步落地。近日,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表示,至2017年年底,京津冀魯四省市將削減煤炭消費8300萬噸,其中,北京市削減1300萬噸,天津市削減1000萬噸,河北省削減4000萬噸,山東省削減2000萬噸。業內人士表示,限煤給環保節能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脫硫脫硝概念已在資本市場上活躍起來。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三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大氣污染防治要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以PM2.5和PM10治理為突破口,抓住能源結構、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關鍵環節,不斷推出遠近結合,有利于標本兼治、帶動全局的配套政策措施。
限煤波及企業庫存
山東省某煤炭運銷企業負責人表示,未來幾年不斷加碼的煤炭消費負增長,對于當前萎靡不振的煤炭市場以及不斷走低的煤炭價格來講,雪上加霜。
有業內人士分析,限制煤炭消費,帶來產業結構調整之痛的不只是煤炭產業,煤炭下游的火電、鋼鐵、水泥都將波及,這也是環境治理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目前庫存高企不僅限于碼頭,而且已在煤炭企業和用煤大戶的產業鏈條上傳導開來。中經煤炭產業景氣指數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四季度末,煤炭產業產成品資金同比增長11.8%,較上季度加快1.4個百分點。來自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也表明,截至去年12月底,煤炭企業存煤約8400萬噸,比2011年同期增加約3000萬噸。今年以來,煤炭企業庫存增長的勢頭并沒有減弱。
業內有一種觀點樂觀地認為,煤炭產業的景氣走勢已經趨于平穩,各項指標有望得到修復,產業經濟周期性調整有望軟著陸。不過,長期來看,煤炭產業仍面臨全球煤炭產能過剩,進口煤持續沖擊,國內煤炭產能集中釋放等因素影響。此外,國家推動節能減排、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工作持續推進,也在一定程度減少了煤炭用量。短期看,春節后動力煤處于供需淡季,加上1月份貿易商進口合同集中兌現,國內煤炭需求將進一步受到抑制,國內煤炭去庫存化過程仍將持續,煤炭市場供需總體寬松、結構性過剩的態勢不會改變。因此,煤炭產業短期內擺脫不利局面、走出產業“寒冬”的可能性不大。
脫硫脫硝利好環保企業
業內人士表示,限煤給環保節能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其中脫硫脫硝概念已在資本市場上活躍起來。
2014年國家將重點建設14個大型煤炭基地,9個大型煤電基地,12條西電東送輸電通道,關停小火電機組200萬千瓦,實現煤電脫硫比重達到100%,火電脫硝比重達70%。我們認為:12條西電東送輸電通道,將保障西部新能源發電的消納;關停小火電機組和提高脫硫脫硝比例將利好脫硫脫硝環保企業。
根據規劃,北京市4年內將投入7600億元用于源頭控制減排工程、能源結構調整減排工程、機動車結構調整減排工程、產業結構優化減排工程、末端污染治理減排工程、城市精細化管理減排工程、生態環境建設減排工程、空氣重污染應急減排工程。
作為環保大省,江蘇省2014年將投資50億元用于開展霧霾治理燃煤電廠達標排放工程,1500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實施脫硫脫硝。由上可見,脫硝、除塵、脫硫、機動車減排是各地大氣治理的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