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環境服務業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環境保護領域市場化水平的低下,極大地抑制了環境服務業的發展
●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監測的第三方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全面提高了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全面性、實用性。政府職能部門履行監督管理必須的污染源監測和環境質量監測,也應當列為政府購買的環境技術服務產品
●凡是政府購買的各種環境服務都應當列入各級政府的年度財政預算當中。這樣才能保證政府向公民提供的環境公共產品的質量
2012年以來,環境服務業這個在環保產業中占比不足20%的行業引起了包括政策層、環境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政策頻發,信號明顯。2012年底,環境保護部印發《環保服務業試點工作方案》,組織開展環保服務業試點工作;2013年初,環境保護部發布《關于發展環保服務業的指導意見》。
為何政策層如此青睞環境服務業?當前我國環境服務發展還面臨哪些問題和歷史機遇?試點工作進展如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專訪了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相關負責人。
要實現環境管理向環境質量改善的轉型,沒有高度發展的以環境技術為基礎、環境服務業為核心的環保產業的發展,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我國環境服務業還很落后,才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
記者:2012年以來,關于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頻頻出臺,引發從各級政府到環保產業界的高度關注,為何環境服務如今成為了環保產業的“頭號明星”?
相關負責人:我國環境污染日趨嚴重,整體環境質量越來越差,引起了國際社會、國內各方的強烈關注,遏制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成為當前社會最強烈的呼聲和愿望,也成為我們環境保護當前最緊迫的任務。在此背景下,我國環境保護管理“由污染控制向環境質量改善轉型”,已是大勢所趨,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和發展趨勢。
要實現環境管理向環境質量改善的轉型,沒有高度發展的以環境技術為基礎、環境服務業為核心的環保產業的發展,是根本不可能實現這種轉型的。
記者:當前,我國環境服務業在整個環保產業中的比重還相對較低,水平也相對落后,您認為主要原因有哪些?
相關負責人:我國環境服務市場具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但由于受現有部門條塊分割、管理體制的束縛,以及環境執法不嚴、信息不透明、市場競爭不充分的影響,巨大的環境服務市場潛力沒有轉化成為現實需求市場。
我國環境服務業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環境保護領域市場化水平的低下,極大地抑制了環境服務業的發展。甚至可以說,造成今天污染嚴重、環境質量迅速惡化的局面,除了經濟發展過快、產業結構嚴重不合理、環境執法水平不高、環保技術滯后的原因以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環境服務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水平過低,缺乏充分市場競爭帶來的惡果。
這些因素都導致我國環境服務業還很落后,才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還不能為環境管理向質量改善轉型提供足夠強大的支撐。
市場化的政策導向為環保進一步引入市場機制,發展以技術和社會資本為基礎與依托的環境服務業,奠定了基礎,掃清了障礙,準備了條件;為政府和企業購買各種環境服務提供了政策依據
記者:市場化是問題的核心,而當前市場改革的方向已然明確,是否意味著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機遇?那么如何才能改變環境服務業落后的情況?
相關負責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行政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出臺了許多創新性、突破性、針對性極強的政策,特別是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要素、推廣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政府減少行政審批、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建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誰污染誰破壞誰付費原則、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
這些政策導向為環境保護進一步引入市場化競爭機制,發展以技術和社會資本為基礎與依托的環境服務業,向社會提供各種類型的優質環境服務,奠定了基礎,掃清了障礙,準備了條件。
同時,這也為政府和企業購買各種環境服務提供了政策依據?梢哉f,以環境服務業為重點的環保產業,現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極好的歷史發展機遇。
多領域、多種形式的環境服務業的興起,順應了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適應當前環境保護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環境保護的轉型和環境質量的改善,順天時,應地利,得人和
記者:目前大家所討論的環境服務具體包括哪些內容?有哪些可行的商業模式?哪些主體可以成為服務的購買者?
相關負責人:環境服務包括環境污染治理服務、區域環境質量改善服務、環境監測(包括污染源和環境質量監測)服務、環境咨詢服務、環境工程監理服務、生態環境修復服務、環境金融服務等領域。
服務形式基本上是以合同環境服務為基本形式,多種形式并存。具體的商務模式又根據各地的不同條件和要求,分為很多種,有委托,有承包、還有BOT、BOO、TOT、3T等商務模式。
服務的內容包括單項環境服務、綜合環境服務、污染物達標排放服務、環境質量達標服務等。有面向一個企業的、一個工業園區的、一個環境功能區的、一個行政區域城鄉一體化的全方位環境服務?傮w上都是以政府或者企業有償購買環境質量服務、環境技術服務、環境數據服務、環境監理服務、環境修復服務、環境融資服務等產品的方式實現。
為了向環境服務購買者提供全方位的綜合環境服務,有的地方在環保產業協會的協調組織下,或者由若干環境服務企業自發組織成為“環境服務聯盟”,向環境服務購買者提供一攬子的綜合環境服務方案,幫助解決各類環境問題。這樣,這些環保服務企業就由過去的相互競爭者變成了互相配合支持、共享市場的合作者,避免了環保市場的惡性競爭。
應該說,多領域、多種形式的環境服務業的興起,順應了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也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適應當前環境保護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環境保護的轉型和環境質量的改善,順天時,應地利,得人和。對于這一新生事物,我們應該給與大力的支持和引導,使之盡快發展壯大,形成巨大的環境服務產業體系,為保護環境、改善和提高環境質量發揮更大的作用。
試點根據各地不同特點和市場需要,創造出了不同類型的環境綜合服務模式。由各具專業特長的大型環境保護企業,自發組成環境服務聯盟,對企業、工業園區、特定環境功能區域的環境問題提出一攬子綜合解決方案
記者:環境保護部一直將環境服務作為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予以推動和引導,去年還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地方環境服務試點工作,目前進展如何?
相關負責人:近幾年,環境保護部科技司積極推動在全國部分省市如湖南、四川、山東、江西等地,開展了環境服務業試點工作,在環境服務的各個領域,都進行了試點。特別是在環境污染治理服務、區域環境質量服務、環境監測服務、環境金融服務、環境綜合服務園區建設等領域,進行了廣泛的大膽的探索和嘗試。
這些試點根據各地不同特點和市場需要,創造出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環境綜合服務模式。不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地去建治污設施,而是由眾多既有技術實力又有融資能力的大型環保企業、或者由各具專業特長的大型環保企業,自發組成環境服務聯盟,對一個企業、一個工業園區、一個特定環境功能區域、一個市縣行政區域的所有環境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統籌考慮,提出一攬子的綜合解決方案,并提供整體規劃、系統設計、設施建設、運行管理、投融資服務等內容全面的綜合環境服務。
環境服務需求方通過市場化機制購買綜合的環境服務,通過經濟手段實現了自己對環境治理的責任,有力地促進了環境質量的改善和提高。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監測的第三方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全面地提高了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全面性、實用性,還減少了管理環節,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極大地提高了環境監督管理水平。
環境服務可以有效地把環境治理和環境質量結合起來,為環境管理由污染控制向環境質量改善轉型創造條件,為地方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找到了有效途徑,從總體上促進環保技術裝備制造業、環境服務業和環保金融投資業的發展
記者:從已有的試點來看,環境服務業發展是否能發揮預想的作用?環境服務能為地方環境管理提供哪些支撐?
相關負責人:環境服務業試點的實踐表明:環境服務業的發展對促進環境管理轉型、轉變環境保護發展方式、改善環境質量、落實各級政府環境保護責任制、發展環境保護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長期以來,環境管理和環境質量互相脫節,環境保護減排任務年年完成,但是環境質量卻不斷惡化,環境治理的成效表現不出來。環境服務業的發展,通過政府和企業購買環境服務,把治理的效果的環境質量掛鉤,環境質量又和環境服務企業就經濟效益掛鉤,就可以促進環境服務企業做好環境服務,保證環境質量,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把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從過去的被動行為變成主動行為,有效地把環境治理和環境質量結合起來。
其次,過去我們環境管理著眼于污染負荷的減量,但是沒有很好地和環境質量的改善聯系起來。環境服務業的發展,為環境管理由污染控制向環境質量改善轉型創造了條件。只要我們把環境保護的著眼點放在環境質量的改善上,并以此來考核各級政府和企業,這樣既可以實現環境管理由污染控制向環境質量改善的轉變,又發揮市場機制對環境保護的促進作用,調動民間資本投入環境保護,實現環境保護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第三,過去,法律規定各級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但是沒有找到如何負責的途徑,環境服務業的發展為地方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找到了有效的途徑。
當以環境質量來考核各級政府的時候,對于公共環境服務如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生活污泥處理、市政生活垃圾處理、城市公園湖泊、城市河道水面、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區、風景旅游區、風景名勝區等公共區域的環境質量管理養護,地方政府就可以購買專業化社會化的環境服務,優質優價,按質論價,保證其區域的環境質量,為公民提供優質的環境質量公共產品,履行自己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社會職責。
政府職能部門履行環境監督管理必須的污染源監測和環境質量監測,也應當列為政府購買的環境技術服務產品。凡是政府購買的各種環境服務都應當列入各級政府的年度財政預算當中,這樣才能保證政府向公民提供的環境公共產品的質量。對于企業的環境問題,政府也會積極督促企業去購買專業化社會化的環境服務,來履行企業的社會環境責任。不會再像過去那樣充當環境違法企業的保護人了。這樣就真正為落實地方各級政府對區域環境質量負責的法律職責尋求到有效的途徑和方式
第四,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的環境服務業的發展,引入了市場機制,把潛在的環境服務市場轉變成了現實的服務市場。而巨大的市場需求,和高質量服務的要求,會拉動環境保護技術的優化和提升,和環境金融服務業、以及民間資本進入環境服務業的發展。這樣就可以從總體上促進環境保護技術設備制造業、環境服務業和環境保護金融投資業的發展,實現國家發展新興戰略型產業的目標。
記者:環保部門下一階段對環境服務業發展還將有哪些推動和引導“動作”?
相關負責人:我認為,環保部門應該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為環境服務業的大力發展創造必要的市場條件。要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環境服務業的試點,鼓勵環境保護企業進入環境服務業主戰場。
要鼓勵積極探索的創新,特別是在環境服務的內容、方式、商務模式、績效評估、質量控制、信息公開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摸索,總結經驗,不斷擴大服務市場,提高服務質量,促進環境服務業的發展。
同時,要針對現有體制制度中阻礙環境服務業發展的問題,積極配合協調有關政府部門,解決和消除現行體制機制的阻礙,建立新的有利于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機制,全面促進環境服務業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