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諸多環保企業更名,這顯然不是一時興起之舉,其背后,是企業發展轉型的策略,簡單地改動幾個字符,對一個企業來說可能更多的是業務整合與利益驅動。小編整理了近年來更名的幾家知名環保企業,以饗讀者。
2014:新環保能源擬更名“首創環境”
2014年3月12日晚間,新環保能源公布,建議將公司英文名稱由“New Environmental Energy Holdings Limited”,更改為“Capital Environment Holdings Limited”,并將采納新中文名稱“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以取代現有中文名稱“新環保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環保能源”)。
公司指出,新公司名稱可為公司提供更恰當的標識及形象,從而令公司的未來業務發展受益,并符合公司及股東的整體利益。
2013:南海發展更名“翰藍環境” 業務發展從南海走向全國
2013年12月2日,南海發展發布公告稱,公司將與12月10日起,由“南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
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金鐸表示,公司全名采用“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直接體現了公司的主營業務及特點,取消了區域性限制字眼,突出公司業務發展定位和對外拓展的戰略發展思路。同時也明確的向市場傳達積極的信號,表達了公司對外拓展的決心和自信。
盛運股份更名盛運環保,轉型環保企業
2013年12月,盛運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正式由“安徽盛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安徽盛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后證券簡稱和證券代碼保持不變。
據悉,盛運股份主營業務原為輸送機械和針對垃圾焚燒的尾氣凈化設備。去年9月,該公司正式完成對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環保有限責任公司的收購后,進入垃圾焚燒發電領域,從機械行業向環保行業轉型。盛運股份證券辦負責人介紹,更名主要出于對公司核心業務的考量。目前環保業務在盛運股份總業務所占比重已超過50%,將“環保”放入公司名稱中更能體現公司的主要發展方向。
銅都閥門更名“銅都流體”
2013年,安徽銅都閥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安徽銅都流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單一的閥門制造向水環境服務多方向發展,致力打造閥門及水處理設備制造、機電設備工程總承包、水業項目投資運營等水業服務完整產業鏈。
據悉,作為行業翹楚,銅都流體的閥門在污水市場占有率已高達57.5%。“要想繼續發展壯大,單一的閥門制造已經不可行。” 銅都流體董事長楊成坦言,經過多年的市場調研與認證判斷,企業開始由生產型向技術型、服務型發展,在將閥門繼續做專做強,并形成水工設備產業化的同時,圍繞水行業進行多方向發展,提供包括投入、設備、運行、工程等綜合性一體化服務。
2010:合加資源更名“桑德環境”桑德集團著手品牌統一
2010年4月,合加資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變更為“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桑德環境”),英文名稱變更為“SOU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CO., LTD”。
繼北京桑德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桑德集團”)聯屬企業伊普國際有限公司于2010年3月5日正式更名為桑德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桑德國際”)后,桑德集團旗下的合加資源也已正式更名。
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表示,品牌統一將更有利于桑德集團充分利用境外資本市場融資便利的條件,更好打通未來在國內水務投融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