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重慶市是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又處于長江上游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其都市功能核心區、拓展區(以下簡稱“都市區”)空氣質量事關重慶城市形象,事關群眾身體健康;三峽庫區水環境安全事關國家發展穩定大局。舉全市之力打好都市區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持久戰,辦好都市區污染湖庫治理重點民生實事,成為時下重慶市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據中國環境報報道,重慶市環保局黨組書記、局長史大平強調,霧霾治理任重道遠,水體治理刻不容緩。
■ 以控制PM2.5為首要任務
“都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16天,比上年增加10天,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上年降低4%。5”這是重慶市環委會2014年1號文件對今年空氣質量提出的目標。
“這增加的10天,就需要市級部門、主城各區及相關企業做很多工作。”史大平表示,當前重點是落實“四控一增”(控制揚塵污染、交通污染、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增強監管能力)綜合防治措施,堅持不懈地抓好系統整治。
■ 嚴格控制施工及道路揚塵
在重慶市,正在施工作業的高樓大廈隨處可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有各類施工工地近8000個,僅都市區就達3000余個。市政府藍天行動督查組3月巡查發現,部分大型工地、土石方工地、拆遷工地未采取濕法作業,揚塵污染嚴重。
■ 加快黃標車禁行和淘汰
重慶市共有黃標車8萬輛,其中都市區有2.6萬輛。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黃標車的排污量分別是同類型國三、國四標準機動車的14倍、28倍,目前都市區機動車保有量已超過100萬輛,如果不加速淘汰黃標車,新增車輛的環境容量就會收窄。
2014年9月起,公安、環保部門將在內環快速路以內等區域實行黃標車全天禁行,并完善禁行標志,加大黃標車淘汰力度。同時,交管部門自2016年起不再對2005年底前注冊登記的黃標車發放營運證。
■ 完善脫硫脫硝設施
重慶市能源結構以本地煤為主,其硫分、灰分含量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3年,都市區和城市發展新區的4家火電廠的耗煤量、發電量均占全市火電行業的6成以上,對都市區空氣質量影響較大。
目前,全市水泥行業面臨著產能過剩、粉塵排放不達標等問題;磚瓦窯存在環保治理設施簡陋、超標排污等情況。對此,市政府已要求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等部門加快污染企業環保搬遷、淘汰水泥過剩產能、分批關閉都市區燒結磚瓦窯企業等。
此外,市環保局將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排放指標作為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在都市區禁止新建燃煤設施,對都市區重點行業執行國家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 整治餐飲油煙污染
目前,重慶市都市區有規模以上餐飲企業3500家,部分企業未安裝油煙處理設施,露天火鍋、戶外燒烤等煙氣直排現象較為突出。同時,市民在春節前夕煙熏臘肉、香腸,濃煙熏烤時間較長,加重了冬季空氣污染。
市環保局將督促有關餐飲企業和職工食堂安裝新型高效油煙凈化裝置,優先治理污染擾民企業。區縣政府將督促居民、食堂、小吃攤點等禁用燃煤,鼓勵使用天然氣、頁巖氣、電等清潔能源,推動繞城高速以內和6個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無煤區域。
■ 開展“百日攻堅行動”
針對每年11月至次年2月自然氣候條件對污染物擴散極為不利的時期,市政府藍天行動督查組將組織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百日攻堅行動”,強化揚塵、工業、交通、生活污染整治。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突出工地監管、企業減排、道路保潔等措施,建立市區與區縣之間重污染天氣應急機制,健全區縣、相關部門及周邊城市之間聯防聯控和應急管理措施。
■ 保護好一江碧水
重慶市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史大平強調,長江中下游地區經濟富裕、人口眾多,且長江是國家南水北調工程水源地,因此,三峽庫區水環境安全不能有任何閃失。
重慶市環委會2014年1號文件對全市水環境質量目標作出明確要求:長江、嘉陵江、烏江干流重慶段在入境斷面滿足二類水質標準時,總體達到二類水質(總磷濃度穩定),長江出境斷面達到二類水質標準(總磷濃度穩定)。重點次級河流監測斷面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達到93%,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建制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82%。
深化工業污染治理。嚴把化工、醫藥、電鍍等涉水行業建設項目環境準入關,重點加強沿江153家涉水工業企業環境監管,完成48個工業園區污水集中治理設施建設,完成16家重點工業企業污水深度治理,加大化工、醫藥、涉重金屬等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力度。
強化生活污水治理。城市生活污水、鄉鎮生活污水、農村集中居民點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淋溶水等是重慶市生活污水的主要來源。重慶市以出水水質核定形成倒逼機制,強化現有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深入貫徹落實《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大力推進城鎮排水管網雨污分流,力爭到2017年,基本實現城市建成區污水管網和建制鎮污水處理廠全覆蓋;同時,提高農村污水、垃圾處理水平。
加強養殖污染治理。目前,全市近7萬家畜禽養殖場中,存在部分養殖場治污設施不完善、運行管理不到位等情況;在部分中小型水庫、山坪塘、次級河流中不規范的水產養殖,特別是商業肥水養魚等行為直接影響主要支流水質。2013年底國務院出臺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為治理這類污染提供了法律依據,重慶市將嚴格養殖區劃管理和環評制度、“三同時”管理,引導畜禽養殖業發展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規模適度,力爭到2017年,全市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率達到46%。
實施湖庫及河流水環境綜合治理。抓好都市區56個湖庫治理這項重點民生實事,確保2014年完成20個湖庫整治工程;落實棟梁河等20條河流日常巡查責任制,全面深化次級河流“河段長”負責制、“雙目標”考核制,開展龍河等9條支流綜合整治工作。同時,繼續開展三峽庫區及其支流清漂工作,強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推進流域生態屏障建設。
推進船舶污染防治。據悉,盡管重慶市船舶污染目前對全市水污染的貢獻率并不高,但每年全市船舶產生的生活污水、垃圾、含油廢水的總量仍較大。重慶市正分步實施船舶污染治理,建立“三江”重慶段船舶污染物收集處置全覆蓋體系。
保障庫區水環境安全。重慶市已開展環境風險源調查評估,進一步落實三峽庫區流域化工、重金屬企業等重點環境風險源的環境安全責任主體,構建突發環境事件事前預防、事后處置的全網絡、全覆蓋監督預警體系以及應急聯動、處置體系。重慶市將繼續實施《三峽庫區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深入推進“碧水行動”,在上游來水達到三類水質的前提下,確保“三江”干流水質保持穩定,保障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安全。
■ 改善20個湖庫水質
按照重慶市辦好22件重點民生實事的工作要求,都市區今年要完成雙龍湖、寶圣湖、五一水庫、木魚石水庫、果糖湖、民主湖、石花水庫、楊家溝水庫、石馬山水庫、大橋水庫、三塊碑水庫、雷家橋水庫、彩云湖、蠻坡凼水庫、梅花山山坪塘、戰斗水庫、八一水庫、翠湖、陳家閣水庫、化龍湖這20個湖庫整治的100余項工程。
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稱,湖庫整治的原則是做到“四個結合”:堅持近期改善湖庫水質與遠期恢復水生態功能相結合;堅持湖庫集中治理與長效管理可持續相結合;堅持地方政府屬地負責與市級部門協同推進相結合;堅持政府主導與公眾參與相結合。
湖庫污染治理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重慶市治理湖庫污染采取了湖外截斷污染源、湖內恢復水生態、湖庫管理長效化的整治思路。湖外截斷污染源以開展湖庫流域城市排水管網建設和維護為主,全面清理生活垃圾,深入開展工業、養殖業及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湖內恢復水生態以因地制宜實施湖內水體生態功能修復措施為主,輔以清除湖內污染物;湖庫管理長效化以落實湖庫管理機構、人員、制度、經費為主。
按照屬地負責的原則,今年都市區20個湖庫治理工程。重慶市每月通報一次湖庫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推進情況,市政府督查室、市發改委、市環保局每季度將組織開展一次督查工作,對進展緩慢的工程任務掛牌督辦。并將湖庫水環境綜合整治納入民生實事考核和區縣經濟社會發展年度考核。
中國環境投資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