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以“未來5年,我們如何引領產業變革?”為主題的E20俱樂部活動暨2014總裁專場報告會在北京召開。著名經濟學家、著名商業倫理學者、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中心特別顧問趙曉教授分享了他關于“經濟宏觀形勢走向與企業家修煉”的觀點。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佟婧旸
以“未來5年,我們如何引領產業變革?”為主題的E20俱樂部活動暨2014總裁專場報告會28日在北京友誼賓館•貴賓樓召開。百余位企業家共同探討產業變革,展望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著名經濟學家、著名商業倫理學者、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中心特別顧問趙曉教授分享了他關于“經濟宏觀形勢走向與企業家修煉”的觀點。
圖為 著名經濟學家趙曉發表主題演講
登頂不是神話 每個人都可以
趙曉首先問在座的企業家有誰登上過泰山,很多企業家表示登上過;他又問有誰登上過珠峰,臺下無人舉手;再問有誰認為將來自己能登頂珠峰,舉手者寥寥。
趙曉說,“舉手的那幾位朋友,你們的自信是有道理的。如果你們想登頂珠峰,憑你們的條件和素質,在未來15年也可以登頂珠峰。”他接下來講述了一個朋友決心登上珠峰,在過去的4年里從菜鳥開始練習登山,最終在去年成功登頂的故事。
“從準備開始到登頂珠峰之間是一個漫長的修煉的過程”,趙曉坦言,這意味著必須要做出很多改變,比如形成規律的作息,調整膳食結構,與團隊建立良好的合作等。修煉的過程有時會非常痛苦,要像專業運動員一樣嚴格要求自己,而這些都是必要的。
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 治國需修煉
趙曉指出,國家的發展、企業的發展以及個人的成長,也是不斷登山的過程,也要經歷修煉。他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談起,分析了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宏觀大勢。
三大紅利消失、三個高成本、三個風險考驗新政府
趙曉表示,我國現在正面臨著人口、出口和樓市這三大紅利的逐漸消失,這些過去支撐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因素都在發生改變。與此同時,伴隨而來日益上升的三個高成本,即高政務成本、高金融成本和高土地成本,更有經濟結構性風險、周期性風險和制度性風險三大風險兵臨城下。
中國經濟三大機遇,全面改革化解高成本
雖然困難重重,但趙曉認為,中國經濟仍然有三大機會。第一個機會是我國有天量外匯儲備,帶來超強的抗風險能力。再一個是城鎮化的機會將帶來內需的增長。另外一個則是改革的機遇,F實的情況將倒逼改革,釋放經濟活力,邁向未來新的階段。
針對“三個高成本”,趙曉表示,政府將通過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來降低政務成本;通過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允許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來降低金融成本;通過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等方式降低土地成本。
三個“繼續”利好環保產業
改革有重重障礙,但是中國經濟向前發展的腳步還在繼續,其中城市化繼續向前、產業結構繼續升級、中國經濟繼續增長的特征將給環保產業帶來利好。城鎮化建設催生出的市場容量不容忽視,產業結構繼續升級將釋放強大的改革動力,經濟繼續增長為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穩定的支撐。
環保產業與國家一道正經歷著變革,變革的過程就是修煉的過程,“喊多少不如甩開膀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修煉與改革是登頂的唯一途徑”,趙曉總結說。
圖為 與會嘉賓研讀中國水業戰略地圖
一張地圖繪制登頂路線
中國水網總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傅濤非常贊同趙曉的觀點,他認為中國水業正進入以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驅動的深層次變革期,環保產業正處于修煉自身的階段。他在現場向大家展示了一幅未來五年的中國水業戰略地圖。
傅濤分析預測了未來中國水業一百零八將(上市公司)可能的出處。在他看來,五年后水務領域將有有108家上市公司。這108家企業將發揮各自優勢,分別主打“資產”、“地域”和“細分領域”的特色,以不同的戰略路線登上中國水業“巔峰”。在“登頂”之前,這些企業需要做的就是不斷修煉內核,在競爭中占領制高點。
他希望這樣一張產業地圖能描繪五年后中國水業市場的產業格局,樹立產業發展目標,并為企業認知所處位置、發展途徑提供參考。
總裁思想互動 修煉自有方略
趙曉和傅濤的發言引起了在場企業家們的熱烈回應,紛紛發表自己對“修煉”和“登頂”的看法。
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立軍表示,應該在中國的社會制度、政治和經濟結構來看存在的問題,并以中國式的智慧來解決這些問題,也要寬容地給這個時代一些時間來解決。北京綠創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姜鵬明則認為做任何事都需要順勢而為,三樣東西最重要:一是規律,無人能扭轉;二是秩序,規律形成秩序;三是定位,有了定位才可能尊重規律。
企業家們表示,報告會給了他們很大的啟發,他們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環境有信心,對環保產業的未來有信心,能否實現勝利“登頂”要靠自己,要看在攀登的過程中如何修煉自身,修煉企業。正如《禮記•大學》中所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