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留言板接連收到不同地區有關地下水污染問題的留言。3月14日,有浙江紹興網友稱,當地一在建污水沉井由于施工工藝原因,使用后可能會泄露,造成地下水及土壤污染,建議采取相關補救措施。3月15日,河南網友發帖稱,位于開封市通許縣的某公司將工業污水通過深井排入地下,給周圍居民的飲水安全造成威脅。兩則留言都得到了當地有關部門的回應,表示“未發現污水排入深井的情況”、“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我們當然愿意相信,當地環保部門通過現場調查、核實,所得出的結論是可信可靠的。但類似留言的集中出現卻實實在在地反映出民眾對于當前地下水污染問題嚴重性的擔憂。
據國土資源大調查計劃項目《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顯示,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綜合質量整體較差,幾乎無Ⅰ類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飲用的Ⅰ—Ⅲ類地下水僅占22.2%,且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漸變為以Ⅳ類地下水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濱海平原主要分布為Ⅴ類地下水。這說明在華北平原人口稠密地區地下水污染已經到了一個很嚴峻的地步。幾乎是與此項研究相佐證,近日,山東、河北等地相繼爆出地下水污染事件,而當地環保部門的一些回應,更是引起媒體和網友的質疑。
地下水,作為一種更新和凈化相當緩慢的自然資源,其污染所給生態環境、民眾健康、日常生活所造成的損害常是持續和難以逆轉的。回顧一段時間以來網友針對水污染的留言不難發現,這樣的損害呈現出一種全方位凸顯的態勢。有網友稱,生產污水直接流入農田耕地和小溪溝造成農作物減產、魚蟲絕跡;有網友稱喝了不干凈的水會影響身體健康,尤其是孩子發育;有網友留言中寫道“曾經帶來太多歡樂的大河,現在有難聞的刺鼻氣息”。然而,更讓人憂心的是,頻發的污染事件對政府公信力本身的傷害。近年來在一些地區出現的由環境類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足資為鑒。有輿情分析指出,我國社會發展進入環保敏感期,降低環境風險其實也是降低社會風險。
面對問題,是坦誠公布信息、探討解決辦法,還是藏著掖著、百般否認,不僅是一個態度問題,更是一個怎么“算賬”的問題。只算經濟賬,為企業污染行為辯護,也許短期內對經濟增長的數字有作用,“政績”好看些;而這樣以犧牲環境、民眾健康和公共機構公信力為代價換來的“發展”必然是不可持續的,在環境賬、健康賬乃至“公信力賬本”上都是減分的。長此以往,也必將影響到經濟發展。在這方面,河南濟源市針對當地河流污染留言的辦理態度值得學習。回復不僅坦陳由于當地工業區快速發展造成了污水直排,還公布了諸如增設水泵將污水泵入城市污水管網、啟動永久污水泵站工程、專人值守等具體的措施。我們相信,看到這樣確確實實在采取行動的回復,民眾心里至少是踏實的。
李克強總理說,不能以犧牲環境來換取人民并不滿意的增長。而要實現環境友好、民眾滿意的發展,建立健全公開、透明,讓公眾、媒體能充分有效地加以監督的倒逼機制,從而硬化企業和政府責任顯得刻不容緩。
時間:2014-04-04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