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垃圾焚燒將延續較快發展趨勢:1、到2015年底,全國投產和在建的生活垃圾焚燒廠有望超過300座,日焚燒處理能力有望達到30萬噸;2、國家電價政策的發布將有利于保障生活垃圾焚燒行業的長期和健康發展;3、各地陸續發布的生態環境補償等舉措有望緩解生活垃圾焚燒廠的選址矛盾;4、成熟的商業模式和長期的投資回報,將使得固廢核心企業之間“跑馬圈地”式的市場競爭更趨激烈;5、預計國內生活垃圾焚燒行業還將有約3000億的市場發展空間。
二、垃圾衛生填埋仍有較多發展機會:1、最近五年,全國在建和擬建的中小型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超過600座,城鄉一體化進程將進一步促進中小型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發展;2、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因具有適應性較強,運行成本較低等特點,今后將是中西部城市和中小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的主要方式;3、作為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的托底保障和最終出路,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今后也仍將在大城市得到平穩發展。
三、餐廚垃圾處理機遇與挑戰并存:1、“十二五”期間,國家共計劃對餐廚垃圾處理投資109億元,至今國家發改委已分三批公布了開展餐廚垃圾處理的試點城市66個;2、截至2013年底,約有57個城市已完成試點項目的招標工作,占比86%,約有24個城市的試點項目已投產或即將投產,占比36%;3、除去試點城市,部分非試點城市也開始籌建餐廚垃圾處理項目,餐廚垃圾處理市場或在未來幾年加速釋放;4、到2015年底,投產和在建的餐廚垃圾處理設施有望超過200座,日處理規模有望達到3.0萬噸;5、未來10年,餐廚垃圾處理的市場規模可望超過500億;6、必須提醒的是,技術層面的風險和政策層面的不確定性或將制約其發展。
四、滲濾液處理或將進入平穩發展期:1、自2008年起,由GB16889標準引爆的滲濾液處理設施建設的五年黃金高峰期已過,2012年起市場增量已漸顯下滑趨勢,未來幾年或將進入平穩發展期;2、近幾年,新建垃圾處理設施基本上都按標準要求建設了獨立的滲濾液處理設施,并改造了一批老的滲濾液處理設施;3、受技術、經費、管理等因素的影響,現有的大部分滲濾液處理設施并不能做到常年穩定并達標運營,一部分滲濾液處理設施甚至成了擺設。
五、污泥處置市場或將迎來爆發期:1、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大規模建成投產的直接結果,是近年來污泥產量的大幅提升;2、2012年,全國污泥年產量約為3000萬噸,2015年將達到4000萬噸;3、相對于超過75%的污水處理率,污泥的無害化處置率低于30%,發展水平嚴重落后;4、未來幾年,或將是污泥處置市場的爆發期,預計五年內污泥處置的市場規模或可達800億左右;5、總體而言,目前我國污泥處置的專業企業數量不多、規模不大、行業分散,現在正是培育核心競爭力、準備迎接市場挑戰的好時機。
六、土壤修復市場正孕育巨大機會:1、大量被污染的農田耕地和工業場地,給土壤修復帶來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想象空間,預計未來可形成萬億級的市場規模;2、《土壤環境保護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等政策標準將支持土壤修復行業的長期發展;3、土壤修復具有重投資和重技術的行業屬性,預計今后會逐步形成較高的行業集中度;4、盡快建立完善的政策標準、界定可行的責任主體、設立多元的專項基金、形成創新的商業模式,是促進我國土壤修復行業健康和持續發展的關鍵。
七、園區化和協同處理將成為行業熱點:1、靜脈產業園區建設已成近幾年國內固廢處理行業的熱點,今后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2、固廢處理園區化有利于優化項目布局,少占土地資源,減輕選址壓力,提高集約化處理和管理程度;3、多種固廢、多種技術的協同處置,以及污泥與垃圾焚燒廠、垃圾或污泥與水泥窯、垃圾或污泥與發電廠之間的協同處置,或將有利于以廢治廢、形成良性的循環和互補關系。
八、企業并購和經濟轉型或將改變市場格局:1、經濟轉型對固廢行業的市場競爭將產生長期和深遠的影響,混合經濟體由于政策支持和機制靈活或將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2、固廢企業上市融資將繼續成為熱點,核心企業的上市步伐將進一步加快,但同時也伴隨著資金風險;3、固廢處理市場將持續加溫,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將通過市場拓展、業務整合、縱向或橫向并購等方式,以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和業務規模的擴張。
九、行業景氣周期及10年期市場機會分析:1、景氣周期后期:垃圾填埋/500億,滲濾液處理/200億;2、景氣周期峰期:垃圾焚燒/2000億;3、景氣周期中期:污泥處置/2000億;4、景氣周期初期:餐廚垃圾處理/500億,土壤修復/100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