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2014年4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管理辦公室主任張悅教授出席了“國家污泥處理處置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以下簡稱:國家污泥聯盟)工作推進會,并就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發展現狀、趨勢、政策做了專題報告,提出“基于污泥資源化的污水處理再生資源廠”的新概念。
張司長在會上向我們簡單介紹了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現狀,并結合國家環保政策轉型發展的導向,指出了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的核心思想:“泥水并重,以泥促水,化害為寶,綠色循環”,明確了污泥處理處置的工作方向:“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提出了污泥處理處置的目標,“污泥全消納、能源全平衡、資源全回收、過程全綠色、費用可接受”。
張司長著重介紹了污泥熱水解技術帶來的六大優勢:第一、提高消化效率,增加容積負荷,減少消化池體積;第二、顯著提高沼氣產量;第三、衛生化、無害化進一步改善,污泥穩定化大幅提高;第四、熱水解消化后的污泥碳土可直接用來植樹造林;第五、改善厭氧消化的運行工況,減少維護量,有效降低沼氣含硫量、沼氣毒性和沼氣腐蝕;第六、污泥浮渣明顯減少。此外,就高含固污泥厭氧消化的應用情況,以及污泥中氮/磷資源回收、沼渣/沼氣的回收利用等方式和途徑作了比較詳細的介紹,最終提出了污水處理廠污泥“綠色、循環、低碳”的處理處置模式(如圖)。張司長期待國內的學者、企業能夠緊跟技術發展的腳步,改變思路,轉變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污泥處理處置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突破,為中國開創綠色生活的新篇章。
總結成一首詩:
水中污染碳氮磷,泥中資源碳氮磷,
高效回收碳氮磷,好水不過副產品。
污泥減量白花錢,污泥資源多益善,
關鍵先分碳和氮,甲烷蛋白都賺錢。
污水處理靠生化,不辨異化與同化,
異化加劇溫室化,同化利于資源化。
張悅簡介:
張悅,男,2001年任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目前任住房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管理辦公室主任,國家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戰略指導委員會主任。長期從事城市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工程設計、技術研究和管理工作,在城市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城市供熱等方面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多年承擔綜合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開拓創新能力。曾獲得建設部和國家級三項優秀工程設計獎,獲得五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995年獲得天津市勞動模范稱號,1999年被評為建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2年經國務院批準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