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近日,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透露,《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將盡快出臺。至此,環保行業未來5年發展的政策框架又將新添一根“主梁”。
板塊估值有望修復
近期環保部發布的《201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國內去年霧霾天數不減反增,污染治理仍任重道遠。此外,目前全國范圍內水環境形勢依然非常嚴峻,有10%的地表水依然受到嚴重污染。目前涉及飲水安全的水環境突發事件也不少,這幾年每年都有十幾起,而今年前5個月又發生了5起。
業內目前普遍期待的,是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近日透露的“水十條”和“土十條”的盡早發布。近期不少研報紛紛指出,自2014年起,環保行業全新步入“水”、“土”時代。
中信證券分析師預計,“水十條”出臺后,從消滅劣Ⅴ類水角度出發,近年來已經逐步開始的市政污水提標改造趨勢.或將得到進一步強化。截至2012年底,我國十大重點流域覆蓋城市處理能力,合計規模達到6169萬噸/日。若僅考慮這些重點地區污水廠在3年內完成改造、單位投資按“十二五”規劃中平均約525元/噸進行估算,則年投資需求或達108億元。
相對于大氣污染防治地方資金的匱乏,水污染治理由于用戶水費中涵蓋的污水處理費的足額收取,客觀上保障了水處理財政資金的充盈。
“有投資需求,有資金保障,水污染治理有望在政策推動下步伐快于治氣,相關企業業績提升加速,進而帶動整個環保板塊估值有望恢復到 十二五 初期的水平”。
細分市場潛力加速釋放
中信證券研究表明,與火電脫硫類似,我國市政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高峰亦出現在“十一五”階段,進入“十二五”增速明顯放緩。“十一五”污水處理年均新增規模超過1,200萬噸/日,而到了2012至2013年間,年均新增則不到700萬噸/日。這意味著傳統的市政污水處理行業整體上處于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階段,市場已近趨于飽和。基于此,未來“水十條”出臺后進入快速成長期的將是污泥處理、再生水利用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處理等細分領域。
在污泥處置方面,據公開資料,“十二五”我國城鎮規劃新增污泥處置規模為518萬噸/年,但截至2012年完成率僅為10%左右,污泥處置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據了解,即將出臺的“水十條”中對于市政污泥處理將闡明具體技術導向和重點任務。中信證券分析師認為,若假設剩余項目在未來3年內建設完畢,其帶動起的年均投資需求或為98億元,已建成的污泥處置設施進入運營階段將帶來65億元左右的運營收入。
在城市整體水務系統已較為成熟的情況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回用、污泥處置等領域已經起步并具有較高的業務關聯度,其總體年市場容量大多處于100至150億元。
隨著全國性水危機程度不斷加深,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源成為不少城市擬定推廣利用的第二水源。目前,包括北京、南京、武漢等城市均出臺了涉及本地區的再生水利用“十二五”規劃。而在國家層面,“十二五”期間120億元的再生水利用專項示范工程也有望在“水十條”中被列為重點工程,產業規模化擴容在即。
中國證券報 郭力方,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