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經濟是循環經濟的2.0版,或者3.0版”。6月20日,中國“藍色經濟學”的倡導者、世界零排放創新基金會董事(中國)、清華X-lab生態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朱盾鳴在“2014(第八屆)環境技術產業論壇”上如此定位藍色經濟。
據朱盾鳴介紹,藍色經濟的理念源于聯合國針對環境問題提出的一個構想:把世界經濟的格局,按照沒有污染、零排放的思路重新架構,讓整個地球和人類社會所呈現出的問題得到一個綜合性的解決方案。隨即,聯合國邀請了世界零排放創新基金會的創始人岡特•鮑利,在日本東京著手開展具體設計。十年之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委托并資助他,請他在全球范圍內總結出3000個與環境生態相關的技術和項目。最終,從這3000個案例中又精挑細選出100個,用于藍色經濟的探索實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藍色經濟的實踐,就是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資助下完成的。
朱盾鳴舉例說明,“世界銀行一直致力于解決一個世界性難題——喝咖啡帶來的浪費。咖啡豆中99.8%的部分在我們現行經濟體系下是廢物,而我們所利用的僅是0.2%的咖啡因。這樣既污染了環境,又產生了巨大的資源浪費。一杯星巴克的咖啡價值3美元,而真正提供咖啡因的農夫,在這杯咖啡中僅獲1/3000的收入。可見,我們的經濟體系又是多么不平等。”
如何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藍色經濟給出了解決方案。朱盾鳴認為,藍色經濟啟迪我們,人類應該向細菌學習,向細胞學習,向藻類、菌類、植物類、動物類學習,改變我們,重新設計我們的發展模式,改變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
朱盾鳴建議,在設計發展方案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現實情況,如果只強調生產的全球化,社區局部的需求就會被忽略,整個系統就會趨于崩潰。
朱盾鳴:向自然界學習 重設人類發展模式
時間:2014-06-20 來源:中國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