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先進的污水和污泥處理工藝,實現污水、污泥處理廠的能源自給,實現資源回收、變廢為寶,并發展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實現水處理可持續發展。” 6月20日,“2014(第八屆)環境技術產業論壇”召開,威立雅水務亞洲技術總監陳曉華博士在論壇上從技術角度對水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分析與展望。
威立雅是世界最大的水務集團之一,1994年踏足中國水領域后,龐大的中國水務市場為威立雅在中國快速發展做了最好的注腳。據中國水網研究院統計,截至2013年底,威立雅中國的水處理總能力約為1322萬噸/日,是中國水務市場擁有千萬噸級以上項目的三大企業之一,位列第二。
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深厚的管理經驗,威立雅在污水、污泥處理上,不僅達到基本的無害化要求,并實現節約成本、能源自給、資源利用等附加值。
污水處理過程中的成本節省
“采用UASB工藝,投資高5%,但是運用費用降低22%。”陳曉華主要介紹了污水處理的UASB工藝(厭氧污泥床反應器)。他介紹,水處理采用UASB時,固體顆粒在污泥床中得到過濾,同時可以把污泥溶解性污染物變成沼氣,減輕了耗氧階段處置物的體積,從而降低了耗氧量。
“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厭氧氨氧化工藝可以應用于污水處理廠主工藝線上。”陳曉華如此判定。他表示,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和傳統方式的硝化反硝化的氮去除相比,采用厭氧氨氧化工藝對氨污染進行去除,氧氣減少60%,同時不需要外加碳源。
污泥處置中的資源利用
在污泥處理方面,陳曉華首先介紹了協同消化熱電聯產技術路線。他稱,在污泥處置的同時加入有機廢物,如油脂、農業-食品廢物、廚房垃圾、有機液體和固體廢物等協同消化,可以大大提高沼氣的產量,從而提高項目收益。
另外,陳曉華介紹了一種頗為新穎的污泥資源利用方式——提取制作生物塑料。陳曉華表示,在活性污泥中含有可制作成生物塑料的微生物PHA,首先從污泥中篩選出適合的PAM,再生產制造PHA需要的碳源揮發酸,然后在生物質中富集PHA,生產出半成品,最終精煉半成品,獲得純的PHA,制作出客戶所需塑料。
資源化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通道,已成為國內外廢水、廢物處理的大趨勢。陳曉華表示,威立雅一直致力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希望協助中國解決環境所帶來的壓力與挑戰。
威立雅陳曉華:以技術挖掘水處理的附加值
時間:2014-06-21 來源:中國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