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編者按:移動互聯時代對環保產業的影響正在繼續。北控水務作為行業龍頭,積極投身時代變化的思考,并將之與公司文化融合,形成全員的習慣。不但關注本次“移動互聯對環保產業的影響”主題征文活動,并以強大的執行力,快速組織到數十篇稿件,讓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主編成衛東心生感慨:“連續數年領先年度企業排行榜,北控水務的領先一定有其深刻的理由。”從6月13日起,中國水網將選擇來稿中的優秀稿件,連續發布,供讀者參考,敬請關注。本篇作者為:瀏陽北控禹承。
互聯網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和生產的各個方面,每到一處都會引起巨大變化。例如,到通信業使辦公不受時空限制,到商業使購物足不出戶,到金融業使傳統銀行危機四伏。已經發生的變化,只利用了互聯網的部分功能。隨著互聯網功能的持續改善和全面普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產業的變革逐步進入深水區,長期得不到解決的社會遺留問題,將會面臨滅頂之災。我國幾十年沒有解決的環境污染加重問題,面對互聯網技術也將不堪一擊。
互聯網不但給信息公開提供了一個平臺,而且還比傳統媒體有更多的優勢,如及時、大量和在線,尤其是在線使全過程管控成為可能。環境保護關注的是生態平衡,管控的是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和安全回歸,需要對物質進行開采、加工生產、利用、回歸全過程監管。互聯網在此可以找到用武之地,每個環節的信息都可以實現在線,每個人都可以把現場發現的環境問題通過手機發出去,使環境保護預防為主成為可能。從產業鏈前端發現問題得到及時控制,而不至于到了末端已亡羊補牢。
環境是公共產品,其信息公開是必須的。現實是,我國的環境信息都掌握在所有者、排污者和政府手里,而且是少部分人擁有。就所有者和排污者而言,不是沒有檢測條件,就是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就政府而言,獲得的信息主要掌握在環保部少數一線人員手里,而且信息的真實性有很大的折扣,到領導耳朵和擺在領導面前的信息水分會更大。
近年來,環境糾紛和被曝光的環境污染事件越來越多,尤其是環境監測業務的市場化,意味著政府壟斷的環境監測權被下放,隨著公眾環境意識的增強和經濟條件的提高,個人擁有環境監測能力將成為可能,環境信息公開化的程度將大幅度增加。既包括信息的廣度,可以實現無處不在,拓展到每個角落;也包括信息的速度,可以做到無孔不入,深入到生產過程的每個細節。
我國環保執法的推進困難是我國環境污染一直得不到根本解決的原因之一,需要有另外一種力量打破這種格局。顯然,這種力量就是一直沒有啟動的公眾監督,信息的公開等于公眾監督作用的解禁。例如,美國住中國大使館公開我國空氣質量信息后,促進了我國空氣污染的治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政府對此要有足夠的重視,不要輕視互聯網的作用,信息一旦公開,有可能一發而不可能收,許多潛伏的問題都會暴露出來,控制不好會引起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動亂。因為,環境問題的背后是公眾的經濟糾紛,政府公信力的打破,一大批企業的破產和許多政府官員的下臺。所以,信息公開需要掌握好節奏,并分輕重緩急,做好各種可能的準備。
環境污染已危害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而且涉及面廣泛,到了不得不動真格治理的時候了。我們的經濟發展到了一定水平,有治理污染的實力。同時,環境資源開始制約經濟的發展,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改善環境。我們已經積累了很多保護環境的技術手段,到了公開信息實現突破的階段。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勢不可擋,科學技術帶來的變革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互聯網應用到環保領域必然會顛覆我國環保的現狀。
我們應該積極主動迎接新時代的到來,否則將被科技變革推動歷史發展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