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了解到,浙江臺州溫嶺市城南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垃圾滲濾液處理廠改擴建二期工程特許經營項目合作簽字儀式已經舉行,這標志著總投資3348.51萬元的溫嶺城南垃圾發電項目二期工程滲濾液BOT項目即將上馬。
垃圾場“超負荷”填埋 二期投建“提標擴容”
記者從溫嶺市行政執法局得到數據,7月該市生活垃圾生產總量達到39388噸,日均高達1200多噸,相當溫嶺每人每天生產1.5斤生活垃圾。城南焚燒發電項目目前承擔著溫嶺市全年的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任務,其日均生活垃圾處理量僅為700噸,超出部分采用填埋方式處置。
垃圾用填埋方式對環境影響較大,一旦城南垃圾發電項目二期工程的正式投產,將增加400噸的垃圾日均處置能力,不但有效緩解垃圾填埋壓力,而且提高資源再利用率。由于垃圾滲濾液處理工程為垃圾發電項目的配套工程,為保證城南垃圾發電二期盡快竣工通過驗收,垃圾滲濾液廠二期建設迫在眉睫,預計明年6月投產運行。
溫嶺市環衛管理處人員告訴記者,滲濾液二期工程較之一期工程技術更加領先,設備更加先進,排放標準更加嚴格,對環境影響更小。
“此次工程建設是根據環保部最新標準,處理后的水質標準將從‘97三級排放標準’提高到‘08表二一級排放標準’,處理后的水可用于地面、汽車清洗,綠化澆灑和工業普通用水等,并可直接納入市政雨水管道,無需再處理。”溫嶺市環衛處副主任黃福平說。
除了標準的提升,二期工程將原設計的日處理滲濾液量300噸提高到400噸,以滿足該市日益增長的垃圾生產量,保證垃圾產生的滲濾液得到充分有效處理。
實現污水零排放 發電廠不再發臭
垃圾填埋過程中最大的污染源就是垃圾滲濾液。
所謂垃圾滲濾液,是指生活垃圾降解過程中產生的一種高濃度廢水,包括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進入填埋場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
與一般生活污水不同,其水質相當復雜,含有高濃度有機物、重金屬鹽、氨氮等。垃圾滲濾液的氨氮含量濃度高,容易使地面水體缺氧,水質惡化,氮磷等營養物質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誘因,還可能嚴重影響飲用水水源。
此次中標的江蘇維爾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為該行業內權威企業,國內技術領先。在原有的膜處理車間的基礎上,增加預處理環節、反滲透處理和濃縮液處理,并對多種工藝進行改進,通過一系列物化和生化處理實現污水零排放。
記者了解到,除對滲濾液進行處理外,項目還對原本敞開式的生化池、調節池進行全密閉處理,對污水產生的氣體進行收集除臭,使之氣體排放達到國家標準,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周邊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
此外,垃圾堆積發酵會產生沼氣,如不及時處置,極易發生安全事故。本次垃圾滲濾液改擴建二期工程將設立專門的沼氣火炬,對收集到的沼氣進行高空燃燒,降低安全隱患的同時也凈化了發電廠周邊空氣。
溫嶺市城南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滲濾液處理廠將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