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郭公莊水廠工藝流程特色及調試近況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是徹底解決北京水資源緊缺的特大型外流域調水工程。郭公莊凈配水廠工程屬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配套工程。水廠一期工程設計規模50 萬m3/d,預計2014 年建成通水。該工程的實施,將緩解北京南部地區供水壓力,大大提高北京市城市供水的安全性,保障供水量并改善供水水質,同時可置換出大量的地下水自備井用水,對涵養嚴重匱乏的地下水具有重大意義,可為首都社會經濟的高速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位于豐臺花鄉橋南的郭公莊水廠是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是“南水”進入北京后的首座水廠,也是北京唯一一座專門以“南水”為水源的水廠,經過水廠的凈化處理,“南水”被轉化為京城自來水進入千家萬戶。
1,源水水質特性
郭公莊水廠水源主要水質特征為:冬季低溫低濁,夏季可能出現較高藻類、有機物、色嗅味;主要控制指標為濁度、 藻類、嗅味、微生物、消毒副產物、有機物,同時考慮管網的生物穩定性及化學穩定性。潛在風險包括長距離輸水,低微有機污染、微生物遷移的風險;突發性原水污染的可能(沿途700多座村莊及多處交通設施);水源切換為河北四庫水時的低堿度、高硫酸鹽問題。
2,工藝選擇及確定
近十年在原水水質變化和新國標實施等因素驅動下,深度處理工藝的應用得到迅速推廣,有效解決了有機物污染和色嗅味問題。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藝運行中尚存在生物泄漏的風險,特別是在我國南方,炭池生物膜脫落導致出水濁度升高現象頻出。因此,炭吸附池的形式及在水廠流程中的位置成為了郭公莊水廠工藝選擇中的其中一項重要環節。 結合工程實際經驗,郭公莊水廠可選擇炭池前置于膜池的處理工藝流程,確保供水安全。為避免膜絲斷裂形成生物泄漏,在超濾膜出水側增加紫外消毒工藝,大大增加了供水安全性。
3,調試近況
從北京市政路橋市政集團獲悉,郭公莊水廠建設工作全部完畢,近日正式投用前的聯合調試工作已經啟動,調試完成后將正式接納“南水”,預計初期日供水10萬立方米。
郭公莊水廠項目經理岳仁峰表示,26日起,水廠啟動聯合調試,“就是正式投用前的試水,測試各個流程的設備,完成調試后就可以接 南水 了。”岳仁峰表示,目前每天有4萬立方米的水在設備內處理測試,接受格柵、機械加速澄清、碳砂濾池、紫外消毒等十幾道工藝凈化處理。
據了解,郭公莊水廠為2000年以來新建最大規模水廠,也是南城首座水廠,可以解決因水廠分布不均衡造成的南城水壓不足問題。具體通水時間將根據國家相應部門安排。未來一期全部投用后日供水量達到50萬立方米,考慮管網適應程度,初期日供水約10萬立方米。
為保障水質正常,郭公莊水廠將在所有處理程序前設置預警魚池,池內將養殖從南方引入的魚種。當池內魚出現大量死亡時,水廠將及時采取措施應對,避免受污染水質繼續進入水廠處理。岳仁峰表示,魚死亡有多種原因,并不一定是水質不合格,也可能是發生其他突發事件引起的魚類生長不適應,水廠會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措施。目前魚池建設規模尚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