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一掃,即可免費申請加入
中國污泥處理處置戰略聯盟(295位水行業代表了)
光大環保羅俊嶺:如何把民企的積極性引進到PPP模式中來?
繼新《環境保護法》出臺后,中國正積極在市政公用領域推行PPP模式,同時在工業污染領域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隨著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陸續出臺,中國環保產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環保水處理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支柱產業的定位,也將迎來一個持續的黃金發展期。那么PPP模式的創新體現在哪些方面?對于國營和民營的合作,有何突破性意義?本期《水工業市場》雜志專題邀請光大環保(中國)有限公司環保水務管理中心總經理羅俊嶺就相關問題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以期為我國水處理產業商業模式與技術創新提供有益的思路借鑒!
光大環保(中國)有限公司
環保水務管理中心總經理羅俊嶺
水工業市場:PPP的創新體現在哪些方面?對于國營和民營的合作,有何突破性意義?
羅俊嶺:PPP模式,英文全稱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國營企業—民營企業—合作伙伴),翻譯成中文是公私合營模式,也就是國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合作的一種模式,是目前水行業領域最為普遍應用的一種商業模式,BOT則是PPP模式中應用最早的一種模式。近期,財務部和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推廣PPP模式,并開展很多專業培訓班。那么,國家政策的變化對PPP模式到底有何意義?首先PPP模式是針對公眾服務行業、公共設施而言的;另外,PPP模式中最重要的一點可能是Partnership,Partnership的意思是合作伙伴,所謂合作伙伴就是指Public和Private合作雙方都要承擔各自的風險和責任,類似于我們的合伙制。PPP模式實際上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創新,是政府首次明確說明政府工作部門要承擔風險、承擔責任,這對于國營和民營的合作,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突破性意義,與以往的工商合作有明顯的區別。以前工商部門經常給企業頒發一個“講合同、重信譽”的獎項,其實作為一個具備良好市場行為的企業,根據合同履行職責是最基本的要求,沒有必要特別設立一個獎項對這種基本行為進行褒獎。因此,我感覺政府現在強調Public公眾部分也要承擔風險、履約辦事,是一種很好的轉變。中國政府不缺錢,各地政府部門都有自己的承包公司,大部分項目都可以優先考慮自己的水務集團、地方水務和子公司。為什么要把Private引進到PPP模式中來,引進到公共設施中來?雖然最直接的一點是Private可以帶來資金和資本上的優勢,但我認為,政府最主要還是希望通過引進Private來引進Private中的效率,帶來效益上的好處,從而促進PPP商業模式的良好發展。目前很多人對于混合企業存在誤解,以為民營企業把錢投資給國有企業,然后由國有企業來控股,錢投資了卻得不到話語權,這樣的合作方式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是一種非常被動的行為,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很傻的行為。實際上,在國營和民營企業的合作過程中,的確存在一個很現實又很矛盾的問題,需要國營和民營企業雙方擺正態度。為什么要引進Private,就是希望把私營企業的高效率,把企業家的才能和活力,帶入到合作項目中來,才能有效評估一個PPP模式是否成功。如果說還是Public說了算,Private什么主導作用都沒有,這個PPP模式就無法成功運營。但是,從目前合作的效果來看,我感覺所遇到的困難,其實還是很多地方政府過于自信自己有高的效率,而沒有充分信任并放手給民營企業,實際上我覺得這可能是地方政府的一個誤區。既然中央財政部門提倡PPP商業模式,我們希望真的可以把Public和Private雙方的合作做好,能把Private的高效率引入到PPP合作模式中來,以利于PPP模式的持續良好發展。
水工業市場:對于未來20年中國環保行業及水務產業的發展,您有怎樣的希望、期待和展望?
羅俊嶺:展望中國水務20年,我們相信在中國市場上,會有越來越多的以技術創新來拉動的綜合環境服務商,而且他們不但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會是社會責任的承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