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一掃,即可免費申請加入
中國污泥處理處置戰略聯盟(299位水行業代表了)
中國給水排水戰略聯盟(339位水行業代表了)
日前,眉縣污水處理廠和多家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實現了生活污泥的資源化利用。讓環保部門和污水處理廠頭疼的生活污泥,經過處理,能變成生物有機肥。
該新技術不僅解決了處理污泥造成的二次污染問題,還能以低廉成本生產出符合農業部標準的生物有機肥。經省科技廳、省環保廳鑒定,該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生活污泥大多填埋或焚燒處理
11月12日,眉縣環保局污管股股長汶秋杰說,污水處理廠產生的生活污泥,一直是讓環保部門頭疼的問題。因為這些污泥富含有機物質,易腐化惡臭、孳生蚊蠅、污染環境。目前,大多會填埋或焚燒處理,但填埋大量占地,也易污染地表水、地下水,焚燒污泥成本會很高。
眉縣污水處理廠廠長王列平介紹,他們廠每天會產生6噸生活污泥,一年下來就是2000多噸,光清運費每年就得10多萬元。
為了解決污泥的污染問題,眉縣污水處理廠與西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沃升機械有限公司開發出了一套發酵裝置,使污泥能變成生物有機肥。
權威部門鑒定新技術已處國際先進行列
“當初就想研發一套設備,能讓污泥干燥后好處理就行,沒想到這污泥還大有用途。”王列平說。
王列平說,他們廠處理的生活污水都是居民廁所、廚房和浴室等產生的,處理后產生的生活污泥“營養豐富”。為此,他將生活污泥送到了權威機構檢測發現,污泥內有機質含量為70%,氮磷鉀等化肥指標在5%~7%之間,而重金屬含量非常低,符合國家農用泥質的最高標準。也就是說,完全可以做化肥使用。
為了更規范、安全地處置污泥,他便和西北大學、省科學院、陜西沃升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等機構合作,經過多年嘗試,一套將污泥高溫好氧發酵后,能生產出生物有機肥料的生物發酵設備終于研發成功。
王列平說,這套設備的技術核心是利用磷酸溶解性材料和重金屬鈍化材料固定污泥中有害的微量重金屬,添加油渣、植物秸稈等有機物,經過嚴密的工藝處理,把重金屬變成不可溶解的碳酸鹽,防止重金屬進入食物鏈;然后經過高溫發酵12天左右,有效殺滅污泥中的病原微生物和蛔蟲卵;再通過污泥翻堆機翻堆高效去除水分,加入有益微生物菌群,平衡活化養分,污泥就轉化成了生物有機肥。
經省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檢測,生產出的成品有機肥肥效指標和重金屬指標完全符合農業部頒發的行業有機肥NY/T525-2012標準。
用污泥生產的有機肥提高了土壤活性
王列平說,目前他們一天能生產有機化肥30噸,而每噸化肥2500元。“一袋子40公斤,賣100元,在市場上屬于中等價格。”王列平說,通過對該有機肥肥效檢驗,結果顯示,產量同比其他有機肥明顯增加。汶秋杰說,施用污水污泥生產的生物有機肥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效修復因長期施用無機肥而造成土壤的板結硬化;有利于農作物的吸收和營養的均衡,活性菌群大大促進土壤中殘留的氮、磷、鉀等養分的有效釋放。
據介紹,該技術還取得了省科技成果登記證書;同時,經省科技廳、省環保廳專家鑒定認為,該有機肥項目部分生產設備及處理工藝技術,填補了國內污泥資源化處理領域的技術空白,處于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