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吳福大)昨日,第九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與新技術設備博覽會舉行南寧水環境治理專題專家咨詢會,專家為南寧市流域治理與水生態修復、海綿城市的實踐、南湖和民歌湖治理等獻計獻策。
當天上午,專家們參觀了民歌湖、南湖、相思湖水系的建設保護和治理情況。下午的咨詢會南寧向專家們推出了“流域治理與水生態修復的途徑”、“海綿城市的理念思考與實踐”、“水環境治理規劃思考與實踐”、“南湖和民歌湖治理建議”等四個議題。
在流域治理與水生態修復的途徑方面。南寧市于上世紀90年代初就對城市內河改造進行了初步的探索,開始對市區范圍內的主要內河(朝陽溪)進行了徹底的改造與修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質和周邊的環境,并于2000年在全市18條內河進行了全面改造升級的“中國水城”建設,目前水城建設已展現了初步的規模。但由于存在部分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偷排入城市內河河道的現象,內河水系因此受到污染,內河水系環境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海綿城市的理念思考與實踐上,南寧市已初步形成了較合理的新城區雨污分流、舊城區截流式合流制的排水管網系統。但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及極端天氣的影響,顯現出原有的排水規劃建設標準不夠高問題。近年來天氣變化異常,暴雨強度常常超出了原有規劃建設所承受的能力。現階段南寧需要進一步研究提高排水設施建設標準,以應對極端天氣造成的城市內澇問題。
海綿城市的打造上,與會專家張杰院士建議,當前比較流行的觀念,是少用人工干預去應對內澇等的影響,而應該通過自然和生態的手法,通過分散于城市各個角落和地區,稀釋于濕地的辦法來治理內澇;與會專家侯立安也表示,南寧要建設“百湖之城”,要充分利用好城市雨水的蓄水,發揮百湖泄洪的作用,進一步量化百湖的泄洪指標,極力發揮海綿城市的吸水排水功能;與會專家張辰建議南寧水城打造要保證一定的水面率,水面率是體現水城的重要指標,水面的打造可以規劃到社區、綠地當中,體現涵養水的功能,另外,加大綠化率,讓水資源更能滲、蓄。
南湖和民歌湖的治理一直較受市民的關注。與會專家楊向平說,南湖和民歌湖的水環境治理,可以學習外國和外地的一些經驗,建設一個湖泊處理系統,徹底解決水質富營養化的問題;專家孔海南曾多次考察南湖和竹排江的水環境治理,他提出,民歌湖的水質要更干凈,需要加速污水處理廠尾水流動,每天晚上倒一次壩水,能有效消除黑臭水;另外,亦可采取生態修復辦法,低水位運行,或者從邕江調水注入。
南寧市市長周紅波表示,各位水務專家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極富指導性、建設性,對南寧下一步做好水環境治理,具有很好的決策參考。南寧將積極探索符合南寧實際、具有南寧特色的發展模式和路徑,南寧將圍繞建設“中國水城”和“海綿城市”的目標,吸收各位專家的智力成果,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進一步強化城市供排水系統建設,提升城市供水保障和應急能力,加快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