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化、沖廁所、車輛沖洗要優先使用非常規水;建筑面積兩萬平方米以上賓館、飯店要建非常規水利用設施;廣場、公園等硬化路面要選用透水材料……從10月1日起,《金華市區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實施意見》將正式施行,水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工作將加強。
非常規水,很多人可能是頭一回聽說,其實就是指再生水和雨水。城市污水經處理后達到一定水質標準可以進行回收利用,就成了再生水。這是當前水資源重復利用的重要方式。把再生水和雨水綜合利用好,可以大大減輕城市供水負荷不斷增長的壓力。可以說,非常規水資源的利用,與“五水共治”中的抓節水、保供水都密切相關。
市發改、建設部門表示,對非常規水進行集約利用,旨在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為我市2015年建成浙江省節水型城市并努力爭創國家節水型城市夯實基礎。
三類城市用水優先采用非常規水
《實施意見》規定,今后三類城市公共用水要優先使用非常規水資源:第一類是城市綠化、沖廁所、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建筑施工、消防等用水;第二類是娛樂性、觀賞性、濕地等環境用水;第三類是冷卻、初級洗滌、鍋爐等工業用水。這三類用水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用量大,對水質要求不是太高。如果用非常規水替代,可以節省下不少自來水,為居民生活、社會單位等騰出用水空間,也可以給用水單位節省下不少資金。
市秋濱污水處理廠目前正在實施二期擴建工程,計劃今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屆時污水處理廠排放水質將由現在的國家一級b類標準提升到國家一級a類標準,日處理能力將從目前8萬噸提升到16萬噸。這樣一來,市區再生水的水質、供水量都將進一步提高。在創建節水型城市的背景下,再生水綜合利用正是大顯身手的時候。
為加強再生水資源利用,《實施意見》明確六類建設項目要按規定建設非常規水資源利用設施:一是建筑面積在兩萬平方米以上的賓館、飯店、商場、綜合性服務樓;二是建筑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機關、科研單位、大中專院校和大型綜合性文化體育設施;三是建筑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或日用水量超350立方米、居住人口超3000人)的住宅項目;四是日取水量超過250立方米的工業企業;五是總用地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園、廣場、綠地等市政工程項目;六是非常規水集中供水管網能夠覆蓋的建設項目。
再生水輸配類似自來水
《實施意見》規定,新建城市污水處理廠應當配套建設集中式再生水利用設施和再生水輸配設施。再生水供水單位應當與用戶簽訂供用水合同,保證水質、水壓符合要求,并不間斷供應。市建設局將每季度對水質進行抽檢,并把檢測結果向社會公布。再生水費由經營者委托市自來水公司向用戶收取。
建設部門介紹,根據《實施意見》設計的再生水利用思路,今后六大類建設項目將有兩條輸水管道接入:一條是自來水管道,跟日常一樣使用;另一條就是再生水管道,用來綠化、洗車等,實現水資源再利用。不過,在出水口將有明顯的“非飲用水”標識加以區別。
管道接入,按協議有償使用,去自來水公司繳費,再生水利用運行模式與自來水差不多,可以肯定的是,水價將比自來水便宜得多。
新建10個雨水利用工程
在市區創建省級節水型城市舉措中,今年有一項重要的分解任務,即建設不少于10個下凹式綠地、滲透管溝(井)等雨水利用工程。這說明對雨水的綜合利用終于提上了議事日程。
今年七八月,我市雨水較多,暴雨一來很多路段受淹。這些雨水用起來就是個寶,比如工業用水、生活雜用水、城市景觀生態用水等都能用雨水來替代,而且可有效降低城市內澇壓力,節約用水成本,一舉兩得。
為此,《實施意見》規定,雨水收集利用設施要采用雨水的集蓄利用(直接利用)、入滲回補(間接利用)或調蓄排放等方式開展綜合利用。比如,建筑屋頂,其雨水應當集中引入蓄水設施,處理后再加以利用,或引入地面透水區域,比如綠地、透水路面進行蓄滲回補。廣場、停車場、公園、人行道、步行街等,要選用透水材料或建設低沖擊模式設施,將雨水引入透水區域入滲回補,或引入蓄水設施加以處理利用。
除了具有收集、處理、貯存、回收利用和入滲等功能外,建設部門介紹說,雨水收集利用設施還應考慮調蓄排放功能,削減雨水洪峰徑流量。今后,景觀、循環水池都可以合并設計建設雨水儲存利用設施,進而提高雨水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