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好新安江,就是保護好全省、全杭州的水源。”今年以來,建德上下以“砸鍋賣鐵要治水”的雄心壯志,舉全市之力,強勢推進五水共治,制定三年行動方案和年度目標任務,變“要我治水”為“我要治水”,變“被動治水”為“主動治水”,變“政府治水”為“全民治水”,變“紙上治水”為“戰場治水”。甩開膀子、真抓實干,實現全流域達到Ⅲ類水質。
★鐵腕治水,實現全流域Ⅲ類水質
年初,建德市委、市政府把“清三河”作為五水共治工作的首要任務,全面打響“清三河”攻堅戰,上半年即全面完成14條垃圾河、20條黑臭河的治理任務,“清三河”戰役提前告捷。全市黨員干部、工青婦組織以及志愿者6.5萬余人次走到“治水”一線,共組織開展清潔行動2300次。累計清理垃圾河151.6公里,清理垃圾25.1萬噸;整治黑臭河148.6公里,封堵排污口27個,清淤64.7萬立方米,拆違18.1萬平方米。
城鎮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是“五水共治”的重中之重。該市緊抓污水納管工作,全力推進城鎮、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截至目前,完成城東污水處理廠擴建主體工程和配套5公里污水管網建設;13座鄉鎮污水處理廠(站)已投入正常運行或試運行;累計完成污水管網建設39.73公里。今年實施的134個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全面完成年任務,力爭通過2年努力,使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制村全覆蓋,規劃保留自然村全覆蓋,農戶受益率達到82%以上。同時,鞏固深化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工作機制,分批推進農村垃圾資源化、減量化工作,第一批7個村已初見成效,第二批71個村全面鋪開。
水環境綜合治理與經濟轉型升級緊密相連、互為表里。建德堅持實行岸上岸下立體治、工業農業同步治。工業方面,一手抓重污染、“低小散亂”企業的整治,騰出環境容量,留出發展空間;一手抓規模大、工藝先進企業的集聚發展,實行集中治污。全市39家化工企業關停并轉24家,全市化工企業總數控制在15家以內;新安化工白南山區塊、IFF杭州公司及電鍍企業等搬遷入園工作有序推進。387家水晶燙鉆企業,關停359家,其余28家全部完成整改提升;33家廢雜塑料粒子企業全部關停;88門石灰土窯全部拆除。48家灰鈣企業關停13家,提升整改35家。農業方面,大力開展畜禽(水產)養殖污染整治,全市共減少畜禽養殖2251戶,拆除養殖場面積62.9萬平方米,退養生豬存欄13.3萬頭、蛋雞存欄202.6萬羽;千島湖建德水域68戶網箱養殖全部拆除,共拆除網箱4545只,面積12.5萬余平方米。高度重視退養農戶的生計問題,在加大整治力度同時,制定實施畜禽養殖退出補償政策,推動養殖戶轉型發展,已有1662戶退養農戶轉產轉業,其中轉型第一產業1248戶,轉型第二產業327戶,轉型第三產業87戶。
鏡頭聚集:
8月27日,下涯鎮大洲溪春秋村河段,村民、干部、還有來自市游泳協會的游泳健將們組成一支“五水共治特別游泳隊”,體驗“可游泳的河”——大洲溪。“我已經20來年沒在這條河里游泳”,村民周來友說起這條河的“前世今生”,感慨萬千。自2000年開始,大洲溪沿線農民大量開展畜禽養殖,蛋雞存量每年均在150萬羽左右,年產5萬噸糞尿,70%直排河中,造成河水黑臭、河蝦絕跡。下涯鎮政府應群眾呼聲重點整治,目前大洲溪水質得到根本性改觀,由原來劣Ⅴ類提升為Ⅲ類。如今,一到傍晚,有人在河邊垂釣,有人在邊公園聊天、健身,走在大洲溪邊,水清、岸綠、景美,重新煥“山之下、水之崖”的新風貌。
★工程治水,科學謀劃量質并舉
治污先行,四水聯動,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這“四水”,在治污水的有力牽引下,工程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項目進度有條不紊地推進。
防洪水: 完成大塢山水庫、盤崗山水庫除險加固;19座萬方以上山塘除險加固工程全面完成;錢塘江治理新安江洋安段、梅城大壩二期正在主體施工,年底完成年任務;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基本完工。重要堤防加固工程開工建設12處,完成9.2公里;實施農村河道綜合整治63.6公里,其中6處精品河道53公里。編制完成蓮花溪出口至下塘段、大洋段、麻車段堤防工程和清渚溪飲堂段、安仁段河溪綜合治理設計報告。
排澇水: 主城區13個積水點和鄉鎮(街道)20個積水點改造全部完成,今年以來主城區和集鎮積水問題較往年有明顯改善。
保供水: 完成飲用水源地環境整治,并加強長效管理;完成新安江供水管網延伸乾潭供水項目前期工作及泵站改造;完成農民飲用水安全提升新安江水廠管網延伸、鄉鎮水廠管網延伸、單村供水工程建設,鋪設城鎮供水管網20公里,改造提升8公里。城鄉供水能力進一步提升,供水管網不斷向農村延伸。
抓節水: 加快農田水利建設,強化農業、工業、城市節水管理,積極推廣節水新技術,完成10萬方以上企業取水實時監控系統安裝;建成固定式噴微灌4500畝;中低產田改造、菜籃子工程通過杭州市驗收;完成4家輕質碳酸鈣企業節水改造和一戶一表改造225戶等,全市節水意識不斷增強。
鏡頭聚集:
壽昌江作為該市四大河流之一,洪枯變化懸殊,大雨易災晴天易旱。流域內有李家、航頭、大同、壽昌、大慈巖、更樓、新安江七個鄉鎮街道,耕地面積9.8萬畝,人口18.8萬人。“原來河灘只有40米,一下大雨水就淹到田,我們有一半田淹到了”。住在壽昌鎮大塘邊村的黃志祥一講起以前發洪水的場景就傷心,半年的辛苦勞作被洪水一來就沒有了。近年來,壽昌江開展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目前大部分主體工程已完工,整個河道建設后寬120米,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
★創新治水,全面推進勢如破竹
“五水共治”涉及項目面廣量大,工作任務重。建德市從五水共治開展之初就一直堅持創新思維,根據工作實際,不斷推出切實可行的創新舉措,助推治水項目順利實施。
創新資金籌措機制:在全省率先開展五水共治定向融資,募集4億元社會資金參與五水共治,形成了財政撥款、向上爭取、定向融資、業主投入、社會捐助的多元化籌資模式。
創新區域共治機制:在扎實做好本行政區范圍內五水共治工作的同時,先后與蘭溪市、桐廬縣攜手開聯合聯動治水工作,著力構建上下游“宣傳同心、治理同行、監督同步、成果同享”的良好格局。
創新開門治水機制:向社會公布五水共治三年行動方案和4個治水熱線電話,接受各界監督,目前共收到舉報線索、問題反映1053條(次);媒體曝光57期,曝光污染點102個。建立五個層面的督查督導組,形成全方位立體督查體系,目前已開展實地督查756點次,發出限期整改通知書152份,印發督查通報23期。
創新點面推進機制:全市確定36個五水共治示范項目(點)。對重點流域逐條量身定“治”,設計“獨家”治理方案、開出特色“整治處方”。其中整治任務重、群眾要求迫切的蓮花溪、清渚溪分別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總河長。
創新環境執法機制:推出由11個部門共同參與的環境綜合執法措施——“清水治污·環境整治零點行動”,采取不定期突擊和暗查方式,目前已開展環境聯動執法行動55次,檢查企業229家次,查封84家,取締39家,立案20件,追究法律責任10人,強制斷電16家,責令停產整頓4家。
創新治水運作機制:先后制定了五水共治工作例會、協調、督查、通報排名、暗訪、考核等十余項制度,保障五水共治工作高效有序運行。嚴格規范五水共治項目建設管理流程,提高項目建設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確保每一個項目都按要求規范操作,陽光操作,質量優良,經得起檢驗。
鏡頭聚集:
大慈巖鎮,地處建德南部與蘭溪交界,境內13條鄉鎮級以上河流除一條流向壽昌外,其它河流都流向蘭溪市永昌街道與諸葛鎮境內水庫,其中部分流入蘭江,經建德大洋、梅城,再匯入新安江、富春江,最終流向錢塘江直至杭州。
“我為下游做貢獻、不讓污染進鄰家。”今年“五水共治”以來,該市與蘭溪改變交界治水“單打獨斗”格局,共同簽訂《五水共治大會戰戰略合作協議》,聯合下發實施方案,明確流域聯合治理、工業污染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養殖治理、農村垃圾集中處理和灌溉水渠修復工程,這六大共治項目,構建“五水共治”上下游一盤棋的格局,實現“一江清水送杭州”的目標。截至6月底,大慈巖鎮自籌資金對全鎮13條鄉鎮級以上河道清淤整治。針對企業污水排放問題,該鎮建成鎮級污水處理廠并投入運行,鎮工業園區也實現企業污水納管全覆蓋,目前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已達到300噸,境內河道基本實現暢、潔、綠、美的要求。
★長效治水,建管并重積習成常
治理成果得來不易,長效“管”同樣重要。涵蓋總河長、一級河長、二級河長分工協作的三級“河長”制層層落實,33位市領導分別聯系42條541.2公里河道,帶頭參與垃圾河治理集中行動,帶頭幫助聯系村制定長效保潔工作機制,帶頭抓好聯系村的項目建設。相關村規民約實現全市232個村(社區)全覆蓋,切實減少了河道污水來源。建立健全針對河道保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鄉鎮污水處理廠長效運營和采砂、制砂以及化工、電鍍、造紙、印染行業等近20項長效管理機制,實現“整治—鞏固—提升”的良性循環,防止工作出現反彈。此外,建德還健全完善了綜合考核體系,加大“三河”整治管理指標考核權重,確保“三河”月月清、日日清、時時清。
鏡頭聚集:
河道保潔員季洪土負責烏龍溪2.1公里河道的保潔工作,從今年3月份起他發現河道里的垃圾明顯變少了,以往是“清理一場好幾天,清完垃圾又遍天”,但最近整袋的生活垃圾基本都絕跡。這和河道邊樹立著的公示牌有很大關系,住在河道邊的村民表示,本來都是隨手將垃圾丟入河道內,但有了公示牌后,大家都愿意多走幾步,把垃圾丟到路邊的垃圾箱中。
建德轄區內3條省級河道、39條縣級河道和163條鄉鎮級河道全面實現“河長制”全覆蓋,設立河長公示牌400塊。牌雖然不大,卻包含豐富的內容,有河道名稱、三級“河長”、責任單位、監督電話、河長職責、整治目標、河流長度、起終點等內容,還附有一張清晰的河道平面圖,使得該河道的概況一目了然。不僅如此,河道邊、村民集聚區還樹有提醒周邊居民注意保持河道清潔的告示牌,對村民宣傳引導,使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入腦入心。
建德五水共治,治出山河處處美
時間:2014-12-08 13:15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