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來之水,得之不易,珍惜每一滴水,更不是一句口號。無論是遠道而來的長江水,還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雨水,都是一樣可貴。記者日前從北京市水務局獲悉,今年本市收集利用的雨水量為2781萬立方米,相當于14個昆明湖的水量。
海綿城市“吸”“放”自如
要做到雨水利用,就必須得把雨水蓄起來,在現代的北京,蓄積雨水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公園綜合雨水利用改造、雨水收集池、透水路面、下凹式綠地、集雨樽等這樣的雨洪利用工程,北京已經建成了250余處。
雨水下起來,就是無處不在,公園、停車場、居民小區、產業園區、綠化帶等等地方,都成為雨水收集的場所。北京市在這些地方通過不同的雨水收納、蓄滲和利用工程,使得從大自然來的雨水,再進行自然積存、滲透和凈化,讓北京城成為了一座海綿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墩布水”不再污染河湖
大雨來臨時,立交橋下最容易積水,這時候,橋下泵站抽水的作用必不可少。而在這樣的泵站修建蓄水池,不但可以防汛消洪,還能夠把蓄起來的水再利用。
記者昨天隨水務局工作人員來到左安門雨水泵站。左安門橋東北角的一處灰色小房很不起眼,但是在此腳下,卻是容量達8千多立方米的蓄水池,可以專門收集方圓5公頃的雨水。從小灰房走下去,伸手不見五指,如果趕上下雨,這里應該能聽到嘩啦啦的蓄水聲。
水池分大小兩個,小池子容積不到2千立方米,用來收集初期雨水,“初期雨水也就是降雨初期15毫米左右的雨水。”市排水集團負責人介紹說,初期雨水就好像是第一遍拖地的墩布水,路面上的垃圾、灰塵、樹葉等等都會被初期雨水沖刷帶走,因而是最臟的雨水,這種“墩布水”屬于污染了的水,含有大量有機污染物。在過去,這種初期雨水直接流入河湖,水中的污染物對河道甚至地下水都會造成污染。現在,被收集到了小池子的初期雨水,通過和小蓄水池相連的污水管道輸送到高碑店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此后就可以變為中水進行再利用了。
“南水北調來的水,一部分用于居民飲水,還有一部分用來補充河湖,如此寶貴的南水流入北京的河湖,我們不能讓它們受到污染。”市排水集團負責人說。
年減排9萬噸“臟水”
如果雨量夠大的話,初期雨水之后的雨水就是相對干凈的水資源了,會被儲存于更大的蓄水池中。需要時直接排入河道,調節河道的水量;不需要時,還可以再利用,用于澆花澆樹、補充河道景觀用水等等。
像左安門泵站這樣的蓄水池,目前全市已經建成了25個,今年一年,這些蓄水池的初期雨水池就已經累計收集9萬多立方米的臟水,“也就是說,有9萬多立方米的臟水被阻止排入河道,經過處理后被再生利用起來。”
明年,北京市還將在部分下凹式立交橋建設26個蓄水池。
透水磚改善“小氣候”
大雨在立交橋下可以儲蓄起來,在公園、小區一樣可以變雨為寶。月壇公園南區草坪中有兩個井蓋,井蓋下面有著特殊的作用,其中一座井通過雨水收集系統輸送過來存蓄雨水,另一個把存蓄的雨水進行處理。有了經過處理后的雨水,公園南區的綠植灌溉和公廁用水就都有了著落。
月壇公園的雨水利用,是西城區雨水利用工程中的一個,西城區從2001年開始開展雨水利用工程,至今年,共完成雨水利用項目110項。其中鋪設透水磚89項,雨水綜合利用21項。在鋪設透水磚的工程中,平房院落、老舊小區改造占據了其中的一半。
“在居住小區鋪設透水磚,減輕了雨天排水的壓力,也改善了居住區的小環境。”據西城區節水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雨水在透水磚的墊層滲透、過濾,在雨過天晴后還可以蒸發,調節小氣候。同時,地面也不會坑坑洼洼地積水,改善了小區環境,可謂一舉多得。
北京水務局:今年收集利用雨水相當于14個昆明湖
時間:2014-12-16
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