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投入使用的武當山污水處理廠
中國網1月19日訊 記者從武當山特區信息中心了解到,在武當山太極湖新區,觀景棧道蜿蜓曲折,劍河兩岸垂柳依依,濕地公園花草茂盛,亭臺樓閣如詩如畫……這一切都得益于去年武當山特區扎實開展的“五城聯創”工作。近年來,該區致力于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全力打造生態文明園林城。
綠草茵茵的濕地公園
整治環境亮化城區
“走在老營街上,路道凈了,城市美了,河道綠了。原來亂七八糟的廣告牌、小攤點消失了,規范、整潔的徽派民居、水岸街景讓人眼前一亮。”家住武當山特區老營社區的周大爺笑著說。
2014年,武當山特區投資1億多元對太和大道等路段兩邊建筑實施 “穿衣戴帽”改造工程;重拳整治市場經營秩序、亂貼亂畫行為、車輛停放秩序、墻體立面環境,規范建筑工地、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戶外廣告牌匾設置、公用設施管理。對武當山特區城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環境衛生整治,嚴格落實“八分鐘保潔制”,規范垃圾收運秩序,提高垃圾收運頻率,做到日產日清。徹底清除衛生死角100多處,徹底杜絕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現象,并對主干道沿線垃圾桶擺放位置進行重新規劃。
“區容區貌是武當山的窗口,關系到武當山的形象。一定要亮化環境,笑迎天下客。”武當山特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柯希勝帶隊開展整治工作時說。
開展丹江口水庫庫周城鄉環境整治工作,投入資金380萬元,投入人力500人次,清理垃圾66.3噸,疏通排水溝4069米,清理雜物82處,整理圈欄61個,整治廁所66個,清理村莊道路60多公里,添置垃圾箱37處,配備保潔員64名。
綜合治理后的劍河流域
治理水體凈化湖區
為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送,處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的武當山特區以“清水行動”為契機,凈化湖區。
劍河是十堰市五條不達標入庫河流之一,水體治理勢在必行。武當山特區按照水安全、水環境、水經濟、水景觀、水文化“五位一體”的指導思想,實施了劍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工程。清除淤泥40萬立方米,封堵排污口5處,升級改造轄區內污水排放企業2家,促使企業實現達標排放。關閉不達標企業5家。建成總面積為83畝的濕地公園,栽植以荷花、睡蓮為主的16種水生植物,加強河道、新區湖面日常管理,加大日常垃圾清理打撈力度,全面凈化庫區水質。
劃定漢江金花湖、劍河水庫、飛升崖三處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對保護區內的農家樂、網箱養殖進行清理。
投資3000余萬元新建排水管網,對城區排水實施雨污分流,雨水進入雨水管道,污水進入污水收集管網,經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放。
志愿者參加美化家園活動
清理網箱養殖
保護生態綠化景區
武當山特區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積極開展生態創建工作,堅持以保護促綠化,以綠化促發展,以發展促治理,生態植被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高。
武當山特區劃撥資金810多萬元,對元和觀村等9個村和武當山街道辦事處開展農村飲用水源保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收集和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村莊綠化為主的生態創建項目。
在景區公路兩側及景點周圍建成了55公里的綠化帶和10萬平方米的植物園,四季常青,四季有花。完成退耕還林21000多畝、荒山造林5000多畝,建橋頭公園2800平方米;在漢十高速公路武當山段建成2400畝生態景觀林,在庫區沿岸村鎮栽植水土保持林3萬余畝,在太極湖新區主干道種植3000余棵行道樹及風景樹,為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水土保持、水源涵養以及和諧景區、生態景區構建起一道綠色屏障。(伍策 李鳳森)
“五城聯創”成效顯著 武當山太極湖新區展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