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喜氣東來。2014年12月5日上午,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北控水務)與北京水務投資中心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按市場化運作方式在北京市水務基礎設施建設、水環境綜合治理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這對北控水務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近年來,北控水務在“城鎮水務”核心業務的基礎上,又拓展了極具亮點的“水環境綜合治理”主營版塊,以“不離主業、多元拓展”戰略走出了北控水務的特色發展之路,實現了從單一傳統水務模式跨越到綜合性水務環境綜合服務商的成功“轉身”。
回溯往昔,從參與昆明滇池治理,到貴陽南明河治理的經典案例,再到河南洛河水系、北京涼水河等多個流域全方位治理系統工程,既濃縮了北控水務漸次升級版的水環境治理樣板與獨特思考,也成了彰顯其“領先的專業化水務環境綜合服務商”定位的一張金質名片。
北控水務集團執行總裁周敏表示,水環境治理與傳統城鎮水務猶如兩個車輪并駕齊驅,互相配套,既突出原有擅長、發揮強項,又結合北控水務的既有融資優勢、專業水平,為集團贏取未來更多的發展良機,創造更大的水環境社會效益。
經典樣本獲新啟示
南明河是貴陽一條“母親河”,長達數年的污染不僅染黑身軀、散發惡臭,也成為當地歷史上久治不愈的一塊“心病”。在貴陽市委市政府的重視與推動下,南明河綜合治理成為2012年北控水務與貴陽市政府合作的重點項目。
據北控水務集團總監、水環境開發事業部總經理楊光介紹,該項目最明顯的特點是利用先進技術因地制宜的引入了極具前瞻性、節地環保的地下污水處理廠,徹底解決了南明河在截污清淤之后的相關城市污水處理和再利用問題。截至2013年底項目竣工后,水質黑臭問題大大改善,南明河已逐步實現為生態安全、結構穩定、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水清岸綠”生態走廊。
南明河項目給北控水務帶來了新啟發,“水環境治理不能僅定位于河道單一項目的截污清淤疏浚,我們更希望結合各地實際和城市長遠規劃做更多的附加值貢獻。”楊光發現,近年來各地對城市河道的認識和理解發生了深刻變革,從以往的“城市下水道”已轉變成“城市客廳中的一處魚缸景觀”,河道與居民、城市規劃以及環境整體性的相關性大有潛力可挖。
因此,“我們在后續的項目中,開始充分考慮如何把河道變清變美,并聚攏人氣,激活河道自身應有的景觀效果、環境價值,乃至商業價值。”楊光說,之后的河南洛河治理項目即為典型。

洛河水系歷史悠久,是黃河右岸重要支流,是洛陽市成為古代經濟文化中心的必要條件,途經全市的繁華地段。經過充分勘察調研,并結合洛陽市已被水利部列入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北控水務向洛陽市政府提出“親水河”理念,借助洛河這一先天優質資源,力推“水潤古都”規劃——在截污清淤和生態涵養讓水質真正改善后,重點打造市民休閑娛樂的親水場所,結合休閑與旅游在河岸適當規劃商業設施,并借此提升洛陽的古都風范與生態宜居城市形象。該方案得到了洛陽市政府的高度認可,2013年9月,雙方簽訂框架合作協議。
“如果說此前貴陽南明河治理是1.0版本,那么洛河治理則是升級版2.0。”楊光說,相比南明河,洛河治理既解決了水及河道的問題,又在岸上煞費苦心,在河流與人以及城市關系之間做出調整和點綴,包括親水性、體驗度,與公共設施等城市規劃緊密銜接,提升了城市未來發展的可持續經營性。
周敏表示,“我們期待著通過資源整合,讓更多項目實現‘水清、岸美、人旺、城市興’,發揮更大的環境、經濟及社會效益。”
首都涼水河治理再發軔
隨著治理經驗的積累,北控水務逐漸摸索到水環境治理的可持續之路,找到了區別于同行競爭企業的差異化模式。在楊光看來,這種“藍海戰略”是如何結合傳統城鎮水務的特長,走出北控水務特色的水環境治理與長治久清之路。
“治理相對容易,國內做城市河道工程的強手如林,但久清最難,而這恰是北控水務綜合型水務集團長袖善舞的特有優勢,讓僅作單一河道治理的公司難以比擬”,楊光說。北控水務的優勢明顯,實現了原水、供水、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等全產業鏈模式;憑借強大的資本優勢,可對耗資巨大的污水處理設施投資、建設及運營,實現治理與運營一體化。
長治久清是一場持久戰,需要配套綜合的改革措施。但國內的現狀是,各地城市對河道治理的巨大投資需求,單靠地方財力難以負擔,投資瓶頸待解。
據了解,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水十條”)即將發布,其中強調了未來水污染防治對社會資本的引入應用。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巡視員王新懷曾表示,按“水十條”有關要求,未來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促進多元融資,加快實施流域水環境的綜合治理,該政策出臺后,發改委將對此督陣。
在PPP成為熱衷追捧模式的當前,北控水務的優勢漸次顯露,這也激發了北京涼水河的水環境綜合治理3.0升級版本的誕生。
“涼水河項目的意義,不僅僅是工程上的多項先進技術應用,更凸顯了市政建設投融資模式上的創新。首都北京在河道治理中第一次嘗試引入社會資本,交給了企業,這也是對北控水務的肯定和褒獎。”周敏說。
2014年2月,北控水務受托承擔起治理重任,初擬總工期四年,按期施工,預計總投資80億元,實現雨污分流,水質達到地表水四類標準,以及水清岸綠、安全宜人的目標。
PPP機制下期待更多合作
眼下,“水十條”出爐在即,預期帶來的超2萬億元投資總規模將給水務環保市場帶來新利好。有業內人士認為,這與北控水務的城鎮水務、水環境綜合治理兩大核心業務定位不期而遇,無疑對后者提供難得的戰略機遇,一個嶄新的“北控水務春天”或隨一項重大國策規劃一同而至。
今年被喻為“PPP元年”,國務院、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先后出臺相關細則政策,各地政府也加快推進示范項目的步伐。在政策與市場雙重利好的形勢下,目前各地政府在城市水務規劃改造、水環境治理等諸多方面因為歷史原因和客觀因素擁有巨大投資建設需求,“將水環境治理作為并列于傳統城鎮水務、成為第二發力點的北控水務,無疑成為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的首選伙伴。”周敏說。
周敏表示,北控水務的未來重點,一方面依靠專業技術和高精尖團隊將在各地中小流域、河道開啟更多的成功范例探索,為合作城市“私人訂制”全方位、系統化治水方略;另外還將憑借強大的資本優勢和卓越的運管水平,打破重點合作城市的融資困局和運管藩籬,也更愿為潛在合作伙伴的各地政府化解現實所難,盡顯最優質化服務商的本色。
北控水務水環境治理“三級跳”
2015-01-27 中華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