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利用植草溝、建設下沉式綠地等方式實現雨水“慢排緩釋”
沈陽今年開始海綿城市建設
1月28日,記者從市建委獲悉,根據去年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沈陽將在今年開始海綿城市建設,這意味著今后沈陽城鎮排水防澇系統的建設將不再以“修大管子”為主。
專家介紹,“海綿城市”是比喻城市像海綿一樣,遇到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在干旱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
“目前我國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從管道里集中快排。強降雨一來就感覺修多大的管道都不夠用,而且許多嚴重缺水的城市就這么讓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市建委相關專家告訴記者,以沈陽為例,在汛期暴雨集中時段,沈陽部分點位會出現內澇,但沈陽另一方面又嚴重缺水,非常依賴大伙房的調水。
《指南》指出,傳統城市建設模式,處處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來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澇,旱澇急轉。根據《指南》要求,今后城市建設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
沈陽將從今年開始不斷提高“海綿體”的規模和質量,將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的河湖、濕地、坑塘、溝渠等“海綿體”不受開發活動的影響。同時,沈陽還將新建一定規模的“海綿體”,以城市建筑、小區、道路、綠地與廣場等為建設載體,讓城市屋頂“綠”起來,道路、廣場采用透水鋪裝,建設下沉式綠地廣場等。
沈陽今年開始海綿城市建設
2015-01-29 09:40 來源: 沈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