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南寧”生態模式有望獲巨資投入
周亮/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今年“兩會”上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這一科學論斷為今后中國各地建設良好生態環境提出了方向。“功成不必在我任,一任接著一任干”的信念,在綠水青山中迸發出更大生態自覺,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那么怎樣堅守生態紅線,如何保護好綠水青山,展示好美麗家園?如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正在全力打造的“花樣南寧”—— 四季有花、處處見花,一個嶄新的生態環保樣本城市正在“美麗綻放”。
據2015年2月6日《南寧晚報》(吳福大)的消息:2015年2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南寧市委書記余遠輝召集專題會議研究部署2015年綠化工作時提出,繼續提升“中國綠城”品位,全力打造 “花樣南寧”,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建設“海綿城市”。
余遠輝說,在經濟新常態下進一步提升“中國綠城”水平,是發揮南寧市優勢,營造更加良好投資環境、生活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從2015年開始,南寧全市上下將搶抓春天綠化時節,著手謀劃和積極投身“花樣南寧”建設中。而且南寧市委市政府特別從五大方面進行了科學布置。
據介紹,2015年,南寧市將從兩方面做好城市生態保護工作:一是繼續加大環境的治理,通過加強城市行政措施,著重發揮主動作用,一方面要在工業污染減排方面有所作為;另一方面要在推廣綠色能源方面有所作為;同時要在生態環境建設上有所作為。二是加快“花樣南寧”的建設,“花樣南寧”建設將是“中國綠城”建設的一個升級版,不光會使整個城市綠起來,而且要讓整個城市多彩起來。
“出行不堵、四季有花、處處見花,整個‘花樣南寧’的建設目標很明確。希望南寧市的每一個市民都會有好心情,因為看到美麗的花、鮮艷的花肯定會給人們帶來好心情,同時增強民眾的幸福感。”2015年3月7日,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南寧市長周紅波在接受專訪時曾如此表示。周紅波表示,南寧將抓住機會,進一步完善城市規劃,但更重要的是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生態環保理念”的改變。
周紅波提出,今年,中國與東盟各國合作從“黃金十年”進入到“鉆石十年”,在“鉆石十年”里南寧將充分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和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政策和優勢,進一步加快南寧經濟產業發展,為南寧市民帶來更多的實惠。同時,要構建西部南北國際新通道,使南寧通過南北國際新通道成為連接“一路一帶”的重要節點城市。
“花樣南寧”這張城市新名片獲得了廣大民眾和社會各界的推崇,一些企業組織最先感受到了政府引導的巨大力量。
“ 廣西素來以環境優美和空氣清新著稱,尤其是素有‘綠城’美譽的南寧。這里不僅光照充足、而且氣候濕潤,是樹木、花卉的最理想的生長之地;而且廣西是國家面向東盟的橋頭堡。這次‘花樣南寧”計劃讓我們振奮和欣喜,為這,我還給市委領導專門寫了信!” 廣西京鴻基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人周波在接受采訪時很激動。
據了解,南寧市“十里花卉長廊”是經過幾十年科研產業發展自然形成的傳統花卉苗木產業集群基地,種植面積達3萬多畝,但是沒有成形的交易平臺。多年來,南寧市乃至整個廣西的花農、花商基本依托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場和廣東陳村花卉交易市場進行交易,本地花農、花商以及廣大民眾一直期盼實現本土交易。
近年來,廣西自治區政府十分重視花木產業并已提到“五大優先發展”產業的戰略地位。南寧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對花卉苗木產業在審批、規劃設計等諸多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2015年1月5日,南寧市長周紅波還專門主持召開了“十里花卉長廊”片區發展規劃專題會。
據周波透露,廣西京鴻基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是 2010年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通過招商引進武漢福建商會在南寧市注冊成立的。京鴻基公司的發展戰略正好契合“花樣南寧”的理念,京鴻基公司早在2010年就開始致力于在南寧市興寧區打造一個以全新理念構建的“花園式生態科技成果推廣基地”。項目集廣西林業科技成果展示、花卉苗木科技研發推廣和珍稀花木繁育展示、生態田園都市和特色休閑娛樂觀光、園林科普教育推廣示范基地、花卉苗木交易平臺等功能于一體,將林業科技直接轉化成現實生產力,符合當地的產業準入政策和規劃發展理念。
對于花卉苗木產業發展,南寧市政府提出了要求:“要堅持龍頭帶動,積極扶持和引進一批有實力、有經驗的龍頭企業,打造產業品牌和旅游品牌,打造和建設區域性花卉苗木交易中心;要堅持市場運作,在政府引導的基礎上,運用市場機制,科學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實現片區可持續發展……”
“借得‘花樣南寧’的東風”,周波對他們的項目非常有信心:“項目第一期用地600多畝,原擬投資5.5億元人民幣,在“花樣南寧”的感召下,現擬追加投資,總額達到8億元人民幣。將建設成為廣西規模最大、設施最全、信息最快、渠道最暢的林業科技成果和產品綜合展示中心暨花卉苗木交易平臺。項目一旦全面投資運營,將造就數萬名從業人員,帶動南寧以及廣西各地100多萬畝花卉苗木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并實現跨越發展,并且輻射惠及周邊省區和東南亞各國,從而逐步發展為具有國際頂尖規模效應的花木博覽園”。同時,他還正在計劃與國際市場進一步對接,比如與世界花卉大國“郁金香圣地”荷蘭的城市加強合作,促進南寧市資源、市場、技術的國際化發展。
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美麗家園。南寧市的“花樣南寧”模式讓我們看到了地方黨委政府綻放的“美麗生態、美麗樣本、美麗夢想”。
地方政府模式創新呵護綠水青山
馬勇 李代祥/文
詢問“藍天指數”,指出治霾“事在人為”,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中央政府對生態環保的科學論斷,體現出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對人民期待的高度關切。
綠水、青山、藍天是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標志,實現“模式創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護好生態環境,讓人民群眾樂享綠水青山,自由痛快呼吸,提高生活幸福指數和“獲得感”,是廣大群眾的迫切愿望,也是最為普惠的民生福祉。落實好中央要求,以更大責任擔當建設好綠水青山,不僅是重大的經濟社會發展課題,更是重大的執政考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環境保護得到加強。不過,我國生態環境的總體形勢仍然嚴峻。污染水域的治理、“三廢”排放、落后產能淘汰以及大氣治理的任務還異常繁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推動污染治理見到成效,不斷滿足廣大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愿望。
加強環境保護的重要前提是觀念到位、模式創新,這就要求各級地方黨委政府要以更強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來看待生態環境問題。“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從而把環境保護放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決心解決好環境污染這個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推動環境整治不斷向好。
各地方保護生態環境,關鍵在落實、關鍵在創新。環境治理周期長、任務重,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集思廣益、問計于民,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并把生態環境保護細化到地方和干部的考核當中,決不能只停留在嘴上。同時,要避免重走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統籌協調好促發展和保環境的關系,從而走上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之路,早日建成人人為之陶醉的“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