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漷縣污水處理廠被曝監測數據造假
環保部昨天通報,在近期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開展的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和督查中發現,18家企業(群)環境違法問題較突出,涉及的違法行為包括弄虛作假、不正常使用治污設施或治污設施不完善等。本市4家違法企業中的通州區漷縣污水處理廠,被曝光在線監測數據造假,超標排放污染物。
此次檢查主要針對各類重點大氣排污企業、燃煤揚塵面源污染、重污染天氣應對、群眾投訴案件辦理等情況,共出動執法人員6.3萬人次,檢查企業2.5萬家次。同時,環保部組織了10個督查組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及河南等地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督查。
督查組發現,北京市豐臺鐵路車輛段檢修廠等18家企業(群)環境違法問題較為突出。其中,北京有4家、天津3家、河北3家、山西2家、內蒙古2家、河南4家。涉及的環境違法行為包括存在弄虛作假、不正常使用治污設施或治污設施不完善、超標排放以及企業群或區域性污染問題。
本市四家環境違法企業包括鐵路車輛段檢修廠、污水處理廠、洗衣企業等。
據通報,北京市豐臺鐵路車輛段檢修廠拋丸配件車間除塵設施運行不正常,風機嚴重漏氣,煙粉塵污染嚴重;焊接車間無煙塵治理措施,煤場、渣場無苫蓋措施,廠區環境差。
北京市中材科技風電葉片公司末端處理車間外循環除塵器由于部件損壞,近一周未正常使用;8臺內循環除塵器清理不及時,且沒有運行維護記錄,車間地面塵積存嚴重。
北京市通州區永順鎮小圣廟村附近聚集了30余家小型洗衣企業,執法人員夜查時發現,其配套的30余臺燃煤小鍋爐環保運行管理不規范,脫硫劑投加不及時,脫硫效果難以保障,部分鍋爐附近二氧化硫氣味刺鼻。
北京市通州區漷縣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測數據造假,超標排放污染物。執法人員現場暗查時,該企業在線監測設備未從出水口取樣,而取自于外置的兩個盛水塑料桶,在線監測數據、上傳數據與手工取樣監測數據存在明顯差異。廠區曝氣池、清水池有大量死魚和浮萍,并伴有惡臭氣味。
對環境違法企業,環保部已責成當地環保部門嚴格查處,督促企業整改到位,并要求及時公開企業整改情況和案件處理情況。
市環保局表示,本市目前已對豐臺鐵路車輛段檢修廠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查處,對其拋丸配件車間排污設施進行查封扣押,焊接車間停止生產,料堆進行了苫蓋,要求該單位整改違法行為并對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處罰。對于本市其他三起環境違法,市環保部門將組織區環保部門開展檢查,對存在違法行為的企業都將依法嚴厲查處。
此外,在本市環保和城管部門4月聯合執法周期間,全市環保部門共檢查各類污染源單位1176家,擬立案處罰環境違法單位81家,擬處罰金額累計達到252.12萬元。
在81家環境違法單位中,廢氣治理設施未安裝或不正常運行的有49家,占擬立案處罰總數的60%左右;無環保審批或驗收手續的22家;廢氣超標排放的5家;危險廢物類違法行為及其他違法行為的5家。
據悉,本月聯合執法周,環保、城管聯合執法組將重點檢查各區縣推進露天燒烤、大排檔整治工作情況,現場檢查前期發現的部分區縣施工揚塵、露天焚燒、部分企業違法排污等問題的整改情況。此外,環保部門還將重點對全市范圍內的鑄造及家具制造行業開展執法檢查和監測,并聯合質監部門對常年運行燃煤鍋爐和未使用清潔能源的單位進行檢查。
馬上追訪
企業監測數據造假方式有10余種
從2013年5月起,市環保局要求本市范圍內的83家國家監控的重點污染源企業,要向社會公開主要污染物自行監測信息,接受社會監督。這83家國控企業主要為排放廢氣和廢水的工業企業和城鎮污水處理廠,還有一些重金屬企業,是本市污染排放的重點行業和重點單位。
據介紹,企業自行監測的方式包括自動監控和手工監測,公開的內容包括企業名稱、監測時間和點位、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濃度和達標情況等。
環保部門明確要求,企業必須對自行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負責,不得虛報、漏報或隱瞞不報。市、區縣兩級環保部門對各國控企業的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運行和數據公開情況實施檢查。
記者了解到,對數據造假的方式主要有兩大類10余種,包括修改設備工作參數等軟件手段造假等。也有排污企業在污水中放置一個水桶,里面盛滿干凈的水,在線監測的探頭被固定在水桶中,跟污水完全分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