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30 21:53:46
地下式污水處理廠近年來在中國興起一股熱潮,然而地下式污水處理廠能否成為未來污水處理廠的主要建設形勢,令人深思。編者近期采訪了國外一些污水處理領域的知名專家,就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發表了各自的觀點,供中國同行參考。
森田弘昭博士是日本國土交通省國土技術政策綜合研究所下水道研究官,從事污水處理工作三十余年,參與了日本新下水道2100年的遠景規劃。
一、神奈川縣葉山町污水處理廠
神奈川縣葉山町污水處理廠是一座完全的地下式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污水量2.47萬噸/日,處理廠占地面積為2.95萬平米。位于神奈川縣葉山町,東北南三面有山,西面靠海,僅有不多的平地也并非完全平坦,而是與神奈川縣小田原市森戶川河口下游保持一致的傾斜度。同時,葉山町沿著海岸線形成市區,沿海的平地有稠密的居民區,丘陵區是近郊的綠地和風景區。葉山町污水處理廠建成地下式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足夠的占地,另外也考慮到了當地的特殊地形,保持原有地貌景觀的一致性,對景觀的影響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內。
葉山町污水處理廠斷面圖
葉山町污水處理廠內部構造
二、島根縣鹿島町污水處理廠
鹿島町污水處理廠服務人口約4230人,由于建設用地非常緊張,同時受到地形的限制,鹿島町政府決定將污水處理廠建設為山中隧道式污水處理廠,通過在山體中挖掘隧道,大部分設施都建設在隧道中,有效地利用了地下空間。
鹿島町污水處理廠外觀
三、岐阜市污水處理廠
岐阜市污水處理廠總處理水量為17.52萬噸/日,始建于1937年,是當時僅次于東京、名古屋、京都、豐橋市的第五大污水處理廠。該廠主體建設在公園和河流中,分為四大處理區,分別是中部處理區、北部處理區、南部處理區和西北部處理區。由于沒有建設用地,處理廠建在了地下,如下圖。但該廠并不是完全意義的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其管理樓建設在洪水位線之上,以確保洪水時管理樓不會被淹沒。
四、仙臺市蒲生污水處理廠
蒲生污水處理廠是全地上式污水處理廠,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海嘯中,宮城縣仙臺市港口發生10米高海嘯,仙臺市蒲生污水處理廠主要的土木建筑結構被破壞,機械、電氣設備遭受毀滅性的損害。
蒲生污水處理廠災后重建于2012年9月,為了節省用地,新建的污水處理廠并沒有選擇將污水處理廠建于地下,而是將初沉池與二沉池都設計為雙層,接觸氧化池的深度也有所加深。所有的構筑物都加高加固,用來防范海嘯的破壞。
總結
日本一些采用地下式的污水處理廠主要和排水管網以及尾水排放的水位有密切關系,受到進水和排水水位的制約,只能在這個條件下選擇最經濟的高度,這是基本的想法。因此,日本政府在面對污水處理廠建設高度問題上,首要考慮的是經濟條件,然后再根據當地的特殊條件,來選擇建設在地下還是地上。
在日本,污水處理廠的總體建設費用中,處理廠本身的建設費占百分之三十,管網站百分之七十。因此,大部分地方政府不是太關注選擇地下還是地上。
來源:中宜環科環保產業研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