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6月15日消息:如今的溫嶺的東部新區,正在建設這樣一座“海綿城市”。這里將“低影響開發、生態網絡、生態補償”等理念融入城市規劃,探索水徑流控制、水資源利用、水污染防控、水景觀營造和水生態保護,構成了一套獨特的“城市生態系統”。
獨特的綠化帶
你沒有看錯,綠化帶被設計成了“凹”型結構,低于路面,便于蓄水。綠化帶的下層,則是多層沙石鋪成的過濾層,以便讓雨水以更純凈的狀態回歸到自然水系之中
北區的金塘北路、千禧路,南區的第三街、第四街等10條道路,均按照這樣的理念進行設計,構成了一張蓄水大網。還在建設以及規劃中的幾條市政道路,只要有條件,均被要求采取這種設計。
“傳統的排水方式,是雨水直接進入市政管網。這樣的弊端,是一旦降水量過大,就會造成泄洪壓力。”東部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永進介紹,而采取這種設計,城市雨水管網排放壓力變輕了,綠地的灌溉需求也得到了自然滿足。小小的綠化帶,讓城市生態實現了“雙贏”。
企業里的“雨水花園”
走進浙江金鴻食品機械有限公司的廠區,一眼就能看到漂亮的人工湖。清澈的湖水里,游魚、水草、細石歷歷可見,形成了一幅和諧的生態景觀。
“這里的水,全部來自天上。”公司副總李園林往腦袋上空指了指。落在地上的雨水,經過綠化帶、沙石層、透水磚過濾,匯入人工湖中;落在屋頂上的雨水,則由虹吸斗收集,凈化后儲存在5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中。
綠地、湖水和蓄水池,構成了一塊大“海綿”。雨天儲水,多出來的水,可作為日常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天氣熱時,還可以用于廠房降溫。既是景觀,又具備實用價值,工人們把這套雨水生態化利用系統形象地稱為“雨水花園”。
建設“雨水花園”,已成了企業入區的一道“硬杠杠”。據了解,東部新區管委會在與新入區企業簽訂出讓用地合同時,明確要求將雨水生態化利用系統建設寫入合同條款。
目前,東部新區已經有6家企業建成雨水生態化利用系統。初步統計,雨水收集有效容積達6900立方米,年可利用雨水近7萬噸。另有7家企業已經完成方案設計,正在建設這一系統。
保護濕地這塊“海綿”
大量濕地,是東部新區這座“海綿城市”的基礎。早在編制規劃時,建設者們就盡可能地保留原有地貌,使這一區塊的水面率保持在12%以上,同時保留了占地5.76平方公里的龍門湖生態濕地。
“我們改變了傳統的產業園區開發模式,在企業建設過程中,推行‘生態、環保、循環、可持續’的建設理念。”東部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每一個項目入區前,都要由專家集體評估論證,對企業的產業、產值、稅收、設備、能耗、環保等12項指標進行現場量化評估,以期從根源上控制環境污染。
對于已入園企業正常排出的工業廢水,東部新區有很嚴格的要求。
東部新區污水處理廠的西側,占地80畝的人工濕地正在建設之中。蘆葦、花葉蘆竹、香蒲、花菖蒲……各種根系發達的植物,以及微生物、微型動物將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用以吸收、分解污水處理廠排放的尾水。屆時,尾水經二次處理后,將能達到四類水的水質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