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全市閩江(古田段)、敖江(古田段)、交溪、霍童溪、七都溪(蕉城區)等5條主要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90%以上;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5%;到2030年,主要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95%以上……
日前,市政府印發《寧德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即2020年,全市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污染嚴重水體及城市黑臭水體大幅度減少,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及主要湖泊生態環境穩中趨好。到2030年,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工業污染防治
明年底前取締嚴重污染水環境項目
在工業污染防治上,此次我市圈定了一些重點整治的對象。比如,取締“十小”企業,全面排查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2016年底前,全部取締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
專項整治十大重點行業,推進造紙、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制革、電鍍等重點行業專項治理,實施清潔化改造。新建、改建、擴建上述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的,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置換。
此外,寧德市將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推進合成革、電鍍行業集控區水污染集中治理,新建企業必須全部進入相應行業的集控區,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零增長;區內所有企業必須全面實現廢水分流分治、深度處理,含重金屬廢水必須進行預處理,達到車間排放標準;所有集控區應同步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否則一律不準生產。
強化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工業園區污染集中治理,園區內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建、升級工業園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現有省級及以上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應全面實現污水集中治理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其他類型開發區、工業園區應于2017年底前建成。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直至完成整改,逾期6個月未完成的,撤銷其園區資格。現有化工園區、涉重金屬工業園區內企業污水接管率必須達到100%,未達標的園區及區內企業一律停產整改。
生活污染治理
年底前市區50%面積實現雨污分流
寧德市將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因地制宜進行改造,2020年底前達到相應排放標準或再生利用要求。建成區水體水質達不到地表水Ⅳ類標準的縣城(區),排放口位于縣城(區)建成區水體中上游的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執行一級A排放標準。
同時,全面加強配套管網建設。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應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難以改造的,應采取截流、調蓄和治理等措施。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管網應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城鎮新區建設應實行雨污分流,有條件的地區要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2015年底前,中心城市超過50%的面積要實現雨污分流;2020年底前,中心城市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
此外,寧德市還將推進污泥規范處理處置。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污泥進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點一律予以取締。2017年底前全市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基本實現達標運行,各縣(市、區)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于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
經濟轉型升級
今年起實施分年度淘汰落后產能
寧德市將在調整產業結構上下功夫。采取的措施包括,依法淘汰落后產能,自2015年起,各地將依據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及相關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結合水質改善要求及產業發展情況,制定并實施分年度的落后產能淘汰方案,分級報經信、環保部門備案。未完成淘汰任務的縣(市、區),暫停審批和核準其相關行業新建項目。
同時,嚴格環境準入。根據流域水質目標和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實施差別化環境準入政策。重金屬國、省控重點區域禁止新建、擴建增加相應重金屬排放量的項目。建立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監測評價體系,實行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水質不能穩定達標的區域禁止建設新增相應不達標污染物指標排放量的工業項目,已超過承載能力的地區要實施水污染物削減方案,加快調整發展規劃和產業結構。到2020年,組織完成市、縣域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現狀評價。
與此同時,寧德市將合理確定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鼓勵發展節水高效現代農業、低耗水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生態保護型旅游業。嚴格控制缺水地區、水污染嚴重地區和敏感區域高耗水、高污染行業發展,新建、改建、擴建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減量置換。同時,推動污染企業退出,城市建成區內現有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印染、原料藥制造、化工等污染較重的企業應有序搬遷改造或依法關閉。
寧德出臺水污染防治計劃 未來5年實現雨污分流
時間:2015-08-05
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