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條主干道上無線纜、快車道上無井蓋
■設計標準、建設規模均國內領先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出臺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記者從正定新區管委會了解到,新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快速,目前已建成19公里,無論是設計標準還是建設規模,在國內均處于領先地位。
新區建成19公里綜合管廊
在新城大街園博園以南約一公里處,規劃但尚未建設的路面位置有一個巨大深坑,坑內可以看到一截方形的水泥澆筑而成的管廊。管廊入口附近,兩名施工人員正在忙碌著,旁邊是綁扎好的鋼筋,即將澆筑。
“這就是正在建設的新城大街地下綜合管廊。”正定新區管委會工作人員曲建強告訴記者,結合地鐵施工,新城大街地下綜合管廊已從正無路修到園博園東門,長約2.5公里,目前正在對園博園至新區界段進行建設,已完成整體工程的70%。
在新城大街園博園東門南側,記者沿入口進入地下綜合管廊。管廊高度約7米,寬約6米;東側墻上已掛了粗大的自來水管道。曲建強說,這段地下綜合管廊建在新城大街道路東半幅快車道與慢車道之間隔離帶的正下方。
據介紹,新城大街地下綜合管廊倉室分水、電兩倉。水倉除了自來水管道,還將布設熱力管道等。電倉主要鋪設強弱電線路,包括高低壓電纜、各種通信電纜和有線電視線路等。目前,自來水管道已鋪設2公里,電倉內的光纖已完成鋪設。
“加上剛完工不久的3.8公里隆興路地下綜合管廊,目前新區已完成地下綜合管廊建設19公里。”曲建強介紹說,正定新區規劃遠期建設地下綜合管廊120公里,近期建設36公里,目前已主體完工19公里,涉及“三縱四橫”7條主干道,分別是園博園大街、新城大街、太行北大街和迎旭路、隆興路、安濟路、天寧路。預計2018年36公里全部建設完畢并投入運營;2025年完成120公里地下管廊建設。
新區主干道不會成“拉鏈馬路”
目前,城市7大類近30種市政管線分屬不同部門,不同單位施工各自為政,一旦管線出問題就要給路面“開刀”,道路總是挖了填,填了挖,被戲稱為“拉鏈馬路”。地下綜合管廊把與城市有關的絕大多數管線都集中在地下廊體里,日常巡檢維護等都通過出入井在地下完成,有效解決了“蜘蛛網”、“拉鏈馬路”等城市管理難題。此外,地下綜合管廊還能抵御管道侵蝕和抗震減災,管線運行也將更加安全穩定。
驅車行駛在正定新區嶄新通暢的太行大街、新城大街等主干道上,道路上方清清爽爽,看不到老城區道路上常見的“蜘蛛網”。而在這些道路的快車道上,也看不到一個井蓋。“幾乎所有的線纜和管道全都入地,路面上很干凈。”曲建強說。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成本巨大,廊體和管線總造價每公里上億元。正定新區地下綜合管廊由于未將雨水排放系統納入,建設成本相對降低了一些,但也高達十幾億元。經過多方努力,去年末,正定新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項目被財政部列入國家首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名單》,成為首批30個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之一,也是30個項目中唯一的地下綜合管廊(行業領域)項目。
目前,省會按照省標準并結合正定新區實際,印發了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技術導則;正定新區印發了強制入廊政策,與4家管線單位簽訂了入廊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