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讓整個11月上半月的中文互聯網都成了電商大戰的戰場。這幾只貓、狗、獅子和企鵝的互相纏斗帶來的各種歷史低價和實惠成為了每個人剁手的理由。是的,電商隨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而興起的十多年間,深刻地改變了數億人的消費和生活方式。電商平臺已成為最被人所熟悉和使用頻率最高的互聯網產品之一。隨著阿里一步步成為商業神話,無數人渴望通過學習和創新來復制這一成功。于是B2B、B2C、M2C等各色的電商模式在各自的商業土壤中生根發芽或者枯萎死去。而垂直領域的B2B模式正是其中廣泛出現在各工業領域的一種。
簡單來說,垂直是指對應某一特定的細分領域,B2B則是指工(商)業用戶對工(商)業用戶,垂直B2B也即為某一工業或商業領域用戶提供的在線商務平臺。由于目前在環保領域并未有垂直化的2C的電商平臺,因此,垂直B2B平臺是本文主要討論的環保領域的環保電商類型。
環保產業需要垂直化的電商平臺嗎
2011年環保部、發改委及統計局對全國的環保產業做了一次詳細的調查,調查樣本涵蓋了年收入在200萬元以上23820家環保領域的企業。在14年發布的《2011年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狀況公報》中,整個產業的結構得到了比較清晰的展示。
在環保產業總類目之下,從事環境保護產品生產銷售、資源循環利用產品生產銷售,以及環境友好產品生產企業中的節能節水產品生產銷售的企業達12545家之多,占企業總數23820的半數以上。這些數量可觀的環保類產品生產銷售企業都可算作B2B環保電商的潛在(商家類)用戶。
另一方面,這些企業中的上市公司不足百家,即使算上從事環保類產品銷售的新三板掛牌企業,也只在這一群體中占很少的比例。可以說,這些非公眾公司,并且有相當數量的中小型環保產品生產企業有著強烈的展示企業和產品以及進行低成本營銷的需求和愿望。.
就此層面而言,環保產業需要可以降低營銷成本的垂直B2B電商平臺。
有哪些環保電商平臺
搜索“環保電商”關鍵詞,可以發現國內的環保電商平臺并不少(甚至不少平臺都給自己掛上了“國內首家”的標簽)。筆者選擇了搜索排名比較靠前,且運營正常的幾家。如下表所示。
不難看出,這幾家網站呈現兩種相對的特性。一種是比較純粹的電商,以交易為核心功能,這類平臺成立時間較晚,有更加明確的目標領域。而另一類平臺則更加具有行業綜合門戶網站屬性,以供需(及企業黃頁)信息發布為核心功能,并不具有在線直接交易的功能。這些平臺上線時間較早,初期就以細分領域信息聚合為服務內容,也是在近一兩年才開始往環保電商的概念上靠。實際上,上面提到搜索出的絕大部分以環保電商標榜自己的平臺都屬于這類,但若嚴格來說,不可在線交易的平臺并不能算作電商。
過的還好嗎
面對這些純度或高或低的環保電商網站平臺,這些網站活的究竟怎樣或許是最讓人最想知道的問題。
首先,看平臺規模。筆者統計了幾個電商平臺的上線產品和企業數據,結果如下。
偏電商和偏門戶的平臺依然呈現明顯的區別。支持交易功能的電商平臺產品和企業數明顯少于供需內容發布的門戶平臺。總體而言,幾家環保電商平臺的商品數和企業數都有可觀的規模。如此的規模是否說明了環保電商網站的繁榮呢?
我們來看網站流量。筆者利用全球通用的站長工具ALEXA對這幾家網站流量進行了查詢。結果見下表。
可以看出,除在信息發布方面做得較為成功的中國環保在線之外,偏電商屬性的網站平臺的流量還比較有限。尤其是讓人有些意外的是,在業內比較知名的宜正環保電商居然在ALEXA網站流量查詢頁面居然顯示“相關數據不充分,無法統計”(當然,數據為ALEXA得出的估算值,如與內部數據不符,歡迎打臉)。可以說,在規模面前,流量數據更是顯得有些可憐(尤其是那些偏門戶的平臺,絕大部分流量指向的是行業新聞等內容,去掉這些,商城的瀏覽量就更少了)。
當然,誰還沒個起步期啊?只要產品交易量實實在在增長,春天總歸是要來的。為了解各平臺的交易狀況,筆者再次統計了支持交易的兩個電商平臺的交易數據和其它平臺的點擊數據。
雖然筆者對互聯網了解有限,但覺得這樣的數據無論如何也不能稱作理想或者樂觀。甚至不太客氣地說,看不到有變好的跡象。目前,這些網站的盈利方式主要包括:廣告、會員費、交易抽成三種,如果服務按效果來收費,在實質流量和銷售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相信這幾方面收入都不會太好。
問題和出路
筆者認為,在產品角度,這些平臺的困境來自于一個最核心的問題:活得好的那些賣鞋的賣包的賣成人用品的垂直電商能活下去并不是因為淘寶不賣這些,而是因為對于這些產品的買家和賣家,這些平臺要更加專業、體驗更好、時間和經濟成本更低。也就是說:垂直B2B電商生存和成功的關鍵在于在垂直領域能夠提供比阿里巴巴、慧聰網等這些水平化的B2B電商平臺更加專業和優質的服務。
但就這一點,這些網站,做的并不夠好。互聯網的蠻荒時代早已過去,在這個互聯網領域對用戶體驗的研究已細致入微的階段,這些平臺已經明顯落后了。在體驗的過程中,平臺大多在功能上暴露出了一些功能上的問題,如排序功能不能正常使用,產品和公司頁面信息嚴重缺失(這一點宜正電商平臺是唯一的例外,所有商品基本都有比較詳盡的介紹和參數),價格顯示錯誤,認證形同虛設等等。可以說,僅就電商平臺本身而言,用戶體驗遠遜于主流電商平臺。此外,網站間同質化嚴重,可以看出來,在網站架構設計上,基本都是普通的電商平臺和黃頁網站的基本架構。網站之間拉不開差距不說,這些可以套用在任何一個工業領域的架構,無法針對環保領域特定的買方和賣方的特點進行優化。比如這些動輒數十萬的大家伙,僅僅通過幾張并不清晰的圖片和幾行可信度未知,甚至有時有些敷衍了事的描述文字,很難讓買方直接在線購買。哪怕感興趣,也多會通過私下溝通來進一步了解,這時在線交易的核心功能就顯得雞肋。網站實際上還是淪為了企業產品黃頁……細節的問題還有很多,我們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出路在哪兒?實際上,搞清楚了上一個問題,這個答案也不難得到:提升垂直化的服務專業度和質量。比如別爭誰是國內首家,先把功能上的硬傷給解決了;又比如,不片面追求企業數量,幫助企業完善詳細的產品資料,甚至,加入視頻展示的模塊,讓買家盡可能打消疑慮;再比如針對標準化和非標準化的設備設定不同的展示方式……此外,對于平臺之間的競爭,應該去審視自身具有的獨特資源:有爹的把爹的資源用好,在某個領域有優勢的就在這個領域深挖。
后面的話
當然,同實實在在的嘗試和創新比起來,批評并不需要花太多功夫。任何一個領域的開創者都會碰到反對甚至嘲笑。試圖切中一個行業的痛點,以科技和創新降低使用者的成本,提升行業的運行效率,同時為自己帶來收益,這樣的開創者無論如何都值得鼓勵和尊敬。
引用知乎“為什么很多人反對創業?”這一問題下Alex waker的回答:
“知乎很多人反對的不是創業。他們反對的是盲目跟風、投機取巧、僥幸心理、好逸惡勞、不腳踏實、缺少自知之明地等惡劣品質。這些劣質價值觀在任何時代都會遭到反對,只是在目前的創業風潮下,這些東西再次沉渣泛起,只不過他們給自己戴上了一個叫做勵志的帽子,假裝有勇有謀,假裝披荊斬棘,假裝弄潮逐浪,假裝熱血燃情。但是本質上,這一類人,要么是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什么的幼稚鬼,要么就是騙子。”
原標題:是時候聊聊環保電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