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龍泓澗應用生態修復技術進行綜合治理
杭州龍泓澗綜合治理工程是一個典型的利用生態修復技術對自然水體進行凈化和改善的案例,通過生態溪床修復、生物填料接觸氧化、生態徑流截留溝渠、生態凈化塘以及湖濱帶濕地流程處理,使龍泓澗流域水體水質得到很大改善,出水水質較好,達到預期設計目標,對其它生態旅游景區水體水質的改善起到科學示范作用,同時也帶來可觀的旅游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1 工程概況
龍泓澗位于杭州西湖西南片山區,是西湖上游重要的四條溪流之一。龍泓澗主要匯集月桂峰、吉慶山、龍井山等處的山澗溪流及茶園、農居點、旅游景點的污水,集水面積大。龍泓澗綜合治理工程為國家“十一五”重大水專項西湖生態恢復與水環境改善項目的依托工程之一,工程總投資1000萬元,綜合治理面積85000m2,其中龍井八景治理面積8000m2,工程起點為龍井八景至西湖茅鄉水情止。綜合治理工程通過地表徑流生態截留系統、入湖溪流生態塘和水生植物種植三部分工程建設內容,實現對流域地表徑流有效截流、過濾及溪流水質進行生態凈化,達到削減入湖污染的目標。
圖1 龍泓澗主、支流流域范圍
2 工程設計方案
2.1 工程設計思路
龍泓澗綜合治理工程的整體思路是:以不改變龍泓澗流域環境和景觀現狀為前提,根據其具體自然環境情況,充分利用原有溝渠、梯級塘、入湖口等自然條件,構建“生態溝渠-生態梯級塘-湖濱帶濕地”水生態凈化系統,對流域地表徑流進行截流、滲濾、收集,對沿程溪流進行生態凈化,通過全面控制面源污染及加強水體自凈功能,從而達到削減龍泓澗入湖負荷。針對龍泓澗的特點,從四個方面來具體控制入湖污染物負荷,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龍泓澗污染物控制環節流程
2.2 工藝流程
龍泓澗流域的點源污染在湖西綜合保護工程中,已經得到全面控制,在此基礎之上,根據龍泓澗流域地理特點,整個工藝主要包括:龍井八景區域生態截污及凈化系統、茶園生態截濾溝渠系統、入湖溪流生態塘凈化系統及入湖湖濱帶濕地凈化系統四部分系統工程。
圖3 生態修復工程工藝流程
圖4 溪床修復工程剖面
圖5 折流式生態廊道及水力流向
圖6 生態凈化塘凈化區功能作用
圖7 龍泓澗流域入湖口湖濱濕地
3 運行效果及維護
該工程自2012年建成后,從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對工程運行期間的水質進行為期一年的定期監測,龍泓澗主流域出水總氮和總磷指標平均分別為2.85mg/L和0.074mg/L,平均去除率分別為42%和43%;支流域出水總氮和總磷指標平均為2.15mg/L和0.046mg/L,相應的平均去除率為62%和77%。出水水質達到景觀水標準,且改善了整個龍泓澗水體景觀效果,充分發揮出生態修復技術的強大功能,構建了一個生態環保的綠色旅游景點。
圖8 龍泓澗流域水體四季景色
有關該工程的詳細設計和運行參數請關注《中國給水排水》2015年第22期第105-108頁“生態修復技術在杭州龍泓澗綜合治理中的應用”,作者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劉言正、張小龍、何騰、宋佳、王曉昌、陳榮。
如果您需要在微信公眾平臺或其他公眾媒體轉載、部分或全文引用本文,請在文章開頭處注明出處(來源:《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官方微信,微信號:cnww1985)
雜志簡介
《中國給水排水》是面向全國給水排水和環境工程界的專業性科技期刊,具有較高的理論導向性和較強的工程實踐性,被稱為中國水行業的“首席雜志”、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百強科技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CSTP)。
雜志訂閱
《中國給水排水》雜志全年24期,定價:15元/冊。
《中國給水排水》雜志在線訂閱網址:
http://www.watergasheat.com/dingyue.asp
雜志社地址
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路52號都市花園大廈5號樓21層
編輯部電話
022-27835450、022-27836225
022-27835913、022-27835707
022-27832819
廣告咨詢電話
022-27835639、022-27835592
發行部電話
022-27835231
投稿郵箱
cnwater@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