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訊 (記者孫乾)預計到2017年底,中心城和新城建成區可消除黑臭水體。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在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作了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條例》、《北京市河湖保護管理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
報告中提到,預計到2017年,將在城鄉接合部解決128個保留村和難以拆遷村莊、1000個排污口、13個保障房項目的污水收集與處理問題。預計到2019年,中心城、新城、建制鎮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8%、93%和83%;到2020年污泥100%無害化處理;到2030年水環境總體改善、水生態初步恢復。
>>問題
中心城黑臭水體九成在城鄉接合部
執法檢查發現,目前北京污水直排量大。全市夏季日直排污水量仍約100萬噸。此外,城鄉接合部黑臭水體集中,占中心城的90%。
報告分析,污水管網收集率區域差距大。其中,中心城建成區污水收集率99%,而在城鄉接合部只有33%,海淀山后和豐臺河西更低,11個新城規劃區污水收集率58%,剩余農村地區實際20%左右。
本市河湖水質堪憂。劣五類水質河流占監測長度的45.8%,湖泊占監測水面的40%。2010年至今,北運河主要污染物指標逐年上升,清河、涼水河、通惠河等主要河流枯水期、平水期、豐水期均為劣五類水質。
檢查發現,污泥無害化處理率低,為23%左右。
通州潞城百余企業污水直排北運河
檢查中發現,通州潞城鎮七級村聚集百余家印染、制藥、食品等污染企業,每天大量污水直排村內河道,匯入北運河。
同時,北運河等河流沿河的周邊村、水源地村、民俗旅游村和養殖村對河道污染直接,北運河污染物1/3來自兩岸村莊。占地表水源保護區和地下水源防護補給區70%的村莊沒有污水處理設施。市級民俗旅游村35%沒有治污設施,其他民俗村和分散接待戶比重更低。通州區沿河一千米范圍內27個養殖場污水直排。
>>建議
適時提高居民污水處理費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柳紀綱報告中提出,建議逐步將污水處理標準提高至地標A類即地標水三類水平。
報告建議,以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實現污水處理廠市場化運行,適時提高居民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使其有效覆蓋處理成本,改革征收方式,在農村試點征收。堅持排污水平與排污費掛鉤的政府方向,約束排污大戶,提高普通市民的限排責任。
同時,還應當向公眾通報黑臭水體名錄及污染、監測和排污信息,在污水口設立責任人標牌,加強小區排污監管,環保不合格、污水無處理不予交付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