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山西省財政廳獲悉,近日召開的山西省首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范項目推介會上,山西省拿出12個示范項目。其中,國家級PPP示范項目3個,省級PPP示范項目9個,總投資373.95億元。這意味著,PPP模式在山西省進入了加快推廣運用階段。
今年7月,山西省就上報了13個項目,總投資344億元,財政部在對各地上報項目進行評估篩選后,于9月底公布了全國第二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范項目,共206個,總投資6589億元。山西省3個項目成功入選,涉及水務、醫療、市政三大領域,分別是太原市晉陽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一期工程項目、太原市婦幼保健院遷建工程項目和長治市污泥餐廚(垃圾)處置項目,總投資41.5億元。隨后,山西省財政廳專門召開了全省PPP項目進展專題匯報會,最終確定太原市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項目、長治市污水處理項目、運城市大西高鐵客站周邊片區項目、陽泉市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晉中—太原城際鐵路項目、祁縣文化中心和周邊配套設施項目、臨汾市河西污水處理廠項目、臨汾市龍祠水源凈水廠改擴建項目和太原市循環經濟環衛產業示范基地(園區)9個項目作為全省首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總投資332.45億元。
此外,山西省還積極進行項目儲備,建立省級PPP項目庫,面向全省征集項目,截至10月底,山西省已有32個PPP項目納入了項目儲備庫,總投資金額達941.56億元。與此同時,山西省拿出1205億元,培育涉及交通、科技、醫療、地下綜合管廊、污水處理等領域的幾個項目。
山西省財政廳廳長武濤說,公共服務領域推廣PPP能夠使政府職能從“國家管理”向“國家治理”轉變。通過PPP模式提供公共服務不僅可以破除各種行政壟斷,打破“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還能借市場之力,引入民間資本參與投資公共服務,將政府在戰略制定方面的優勢,與社會資本在管理效率、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