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天津大學牽頭的天津市城市河道水質生態凈化技術工程中心啟動。該中心主任、天津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季民教授在會上介紹了為海河“量身打造”的治理方案。
天津的海河是缺水“滯緩流”型河流。今年,天津調了4.2億噸灤河水到海河,以控制海河上中游的藍藻產生。天津市規劃實施水系聯通,以海河干流為主軸,在海河上游形成“一軸、八射、十環”的河網循環水系,以使流水不腐,“死水”變“活水”。要使水流動、循環起來,勢必涉及河水的調度。什么時間調度,調度多少水量,調度后效果如何?“這些不能夠只依靠經驗,要設計出科學的調度方案,才能既節約水資源和成本,同時實現水質最優,”季民表示。該中心科研人員將利用數學建模,研究“基于多節點、多因素、不連續復雜邊界條件的水動力——水質模型與流域水文模型的耦合聯合調度方案”,為河水調度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長期以來,我們的城市河道主要考慮泄洪功能,不太注意河道的生態凈化功能。中心還將開展生態河道設計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和應用。“河道可以有彎曲、有弧度,模擬自然河流的特點,使河水流動有緩有急;河床可以設計成復式或階梯式斷面,種上綠色植物,既具備泄洪功能,更有良好的水質生態凈化效果,維持水質的長久穩定。旱季時降低水位,富余的河岸帶設計成人行步道,雨季時利用河道空間排除大暴雨,而不用提前降低水位,既經濟又生態。”季民表示。
“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刻不容緩,該工程中心的成立非常及時,而且任務艱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全興在會上如是說。
天津城市河道多呈封閉狀態,導致水流循環不暢,再加上天津市人口密度高,人為活動頻繁及雨污水影響,水體水質難以保證,自凈能力低,水生態系統受損明顯,污染嚴重。“海河流域是全國十大流域污染最嚴重的,海河的干流為重度污染,水質達到了V類,甚至劣V類(劣V類為黑臭水質),支流水質也多為中度污染。但是海河,尤其是干流情況復雜,治理起來比較麻煩。”天津市環保局總工包景嶺教授表示。
天津市城市河道水質生態凈化技術工程中心即在該背景下應運而生。它以天津大學為依托,由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天津市水利科學研究院、天津市凈之源環?萍奸_發公司、天津海之凰科技公司等單位共同建設,以“控源截污、生態河道建設、水質生態凈化、水系科學調度、河流綜合管理和水生態環境改善”為建設目標。
來源: 渤海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