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桂衍民
我國目前環保產業投資有多火?從日前在南京舉辦的“環境修復與綠色發展清潔技術論壇”參會情況就略見一斑。100多人的會場,到會的政府、企業和機構代表卻多達200人。
據相關機構的不完全統計,2015年僅全國各地推出的環保項目,投資總額就高達3萬億元。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全國各地推出的環保項目近2000項,其中,投資的主要形式為公私合作模式(PPP)。
來自新三板掛牌企業金茂投資的資料顯示,環保PPP項目呈現四大特點:一、環保PPP項目多,比例大,增速快;二、環保PPP項目投資額相對較小;三、環保PPP項目中水務項目數量較多;四、環保PPP項目細分領域較廣。包括水務項目、垃圾處理、建筑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流域治理、生態公園建設、黑臭水體、海綿城市等。
與會的政府、企業和機構代表一致的看法是,在經濟經歷了長達30年的高速增長后,環境保護問題目前已得到了包括從中央到地方、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共識,我國未來每年綠色投資的需求至少達2~4萬億,但以政府當前的財力,其中85%以上的綠色投資需要將來自于社會資本。
“個人認為,今后每年各界對環保的投資,規模絕非2~4萬億這么少,至少會達到10萬億級甚至更高。”與會的一位政府背景的研究人士表示,這必然為民間資本創造無限的機會,也是政府引導當前民間旺盛流動性的最好去處。
環保概念于資本市場而言,也是個熱詞。除了熱門的環保概念個股,各類環保類的投資品種就比比皆是,從私募產品到公募產品,甚至銀行理財產品,莫不受到投資者追捧。
西南證券(600369,股吧)投行部數據顯示,目前主業為環保的上市公司共計29家,截至2016年1月底,平均市盈率達57.88倍,市盈率中位數為49.48倍。環保個股估值明顯要高出目前市場上其他板塊的整體估值。
除了投資者直接用估值選擇環保外,不少的上市公司也開始轉向環保產業。西南證券的數據顯示,近年來隨著國家隊環境保護的重視的系列政策的出臺,環保產業投資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僅近三年境內發生在環保產業的上市公司并購金額就高達近100億元。
西南證券投行并購部總經理梁俊說,“資本市場助力環保產業發展的路徑主要有三個,一、企業首次公開發行(IPO);二、上市公司并購,包括借殼上市;三、企業掛牌新三板。”
資本市場助力環保產業發展,除了A股市場外,新三板市場是另一個場所。西南證券投行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底,在新三板掛牌的環保企業已經多達33家,平均市值為7.06億元,動態市盈率更是高達75.99倍。2015年這些掛牌的環保企業合計發布融資計劃8起,平均發行市盈率23.77倍。
新三板助力環保產業 未來投資需求每年達2-4萬億
2016-03-28 來源:證券時報網